斷,部隊因為無法組織反擊而被打散。前衛部隊迅速撤出了越軍火力範圍,在公路南側翻山向西走。”
王亮嘆了口氣,繼續道:“王烘副團長本來可以隨前衛部隊衝出來,但他為了把被困在伏擊圈中的戰友們帶出來,幾次返回指揮部隊突圍,最後,不幸在混亂中被俘犧牲。”
“他的遺體被越軍捆在樹上!身上留有一紙條,上寫著:‘**員王烘寧死不降!’。他犧牲時年僅四十五歲。共和國一等功臣!”
中國人民解放軍41軍121師,從師政治部副主任到後勤部部長再到團長、團副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團參謀長、副團長。
41軍121師361團,團長、副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團參謀長均壯烈犧牲。
不是說我們的幹部不行嗎?
打仗的時候讓大頭兵衝在前面嗎?
王亮說著,把自己心裡面的那股子怨氣全都講了出來。
那一個個犧牲的師級幹部,團級幹部,到底說明著些什麼?
“41軍121師的前身是以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中的2個團為基礎挺進東北,先後改編為東北人民自衛軍第2縱隊第1支隊、第1旅,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第10旅、第4縱隊第10師,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參加過保衛本溪、鞍海、新開嶺、四保臨江,東北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勢,遼瀋、平津等戰役戰鬥。”
王亮向大家介紹著這支光榮的部隊的同時大螢幕上也給出了不少影像資料。
“1948年11月,第6師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121師,南下參加了衡寶、廣西等戰役。建國後,121師駐防在兩廣地區,長期擔負著戰備值班任務。”
“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前,121師是齊裝滿員的戰備值班師,轄步兵361、362、363團和炮兵團。但當時的121師已經有近二十年沒有打過仗,部隊非常缺乏實戰經驗。”
缺乏實戰經驗,二十年沒有打過仗。
這也就意味著這支部隊的戰士們大多都是沒有上過戰場的。
當年那些打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那些戰士至少都已經是團營一級的幹部,更多的參戰老兵都已經退役了。
0304 忘記,等同於背叛。
0304 忘記,等同於背叛。
王亮羅列出了一組資料:“就是這支二十年沒有接受戰火洗禮的部隊,在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出境作戰二十八天,共殲敵兩千八百九十八人,己方傷亡一千六百九十九人。戰後,121師的一個單位和五名名戰士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
從劇組的工作人員到現場的觀眾,聽到這裡,沒有不為之動容的。
震撼,太震撼了。
這些東西,他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
歷史教科書裡也沒寫過,對於越戰,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
稍微負責任的教科書編寫者或許會配上一組資料,但當歷史老師講到這裡的時候,往往會說:“考綱裡對這部分沒做要求,我們也就不講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看。”
成千上萬名戰士付出生命代價換取回來的勝利果實就這樣被輕描淡寫地略過去了。
王亮今天就是要講,把這些年丟掉的東西都講出來。
告慰烈士的在天之靈,撫慰老兵那受傷的心靈。
那年春天,我們戰鬥過,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槍林彈雨衝鋒過,為了身後的祖國和人民,為了懲罰敵寇,揚我國威。
不應該忘記,真的不應該忘記。
忘記,等同於背叛。
王亮繼續介紹道:“朱富鈞,1937年出生於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