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活下來,他承受了很多的屈辱和痛苦。
想想這樣一副情境,在一九六五年的深夜,崇拜戰鬥英雄的年代裡,村生產隊組織大夥看了電影《英雄兒女》。
蔣慶泉的老婆直稱讚劇中的主角王成英勇無畏,是她心目中的偶像。
但殊不知,劇中的王成就是她一直以來的枕邊人。
蔣慶泉沒有說話,他一看就能明白,電影裡面說的實際是自己做過的事。
但他不敢聲張,只是默默地流眼淚。
他回家之後蒙著被子偷偷哭了整整一晚上。
第二天在地裡幹活時又悄悄掉眼淚,他不能讓別人看見,更不能讓人知道,因為他心中壓著那個戰俘的重負。
蔣慶泉認為:王成是英雄,而自己不是。
蔣慶泉沒敢對任何人提及當年的事情,當有人問他當年都怎麼打仗的之類的問題的時候。
他就搪塞道:“我沒打多少仗,我就會唱歌,我給你唱個歌吧。”
遮遮掩掩就過去了。
回憶都沒法跟人分享,無論是讓他激動的,還是讓他難過的,都不能跟人家分享。
一輩子的陰影。
就這樣蔣慶泉在孤獨中沉默了下去,那曾經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和壯烈往事,在他看來,都只屬於電影中那個高大的形象,而與自己已沒有絲毫的關聯。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在遼省這與世隔絕的小村,蔣慶泉漸漸老去,白髮蒼蒼。
他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他不敢邁出去,他覺得自己沒有臉邁出去。
二零零四年的一天,忽然有幾個鄰居跑進了蔣慶泉的家,他們興奮地說,在電視上有人提起了他蔣慶泉的名字!
鄰居激動地手舞足蹈:“電視裡面的人提到你了,資訊啥的都對上了!你就是王成的原型啊!”
蔣慶泉搖搖頭:“那不是,不是我。”
鄰居:“那咋不是你?人家提你蔣慶泉了,當兵的年份,退伍的年份,都對得上。”
蔣慶泉:“天底下叫蔣慶泉的人多著了,志願軍幾十萬人,重名了。”
王亮抹了抹淚水,他為什麼要幫助老兵?
就在於此。
王亮:“蔣慶泉的第一反應不是激動,不是興奮,而是茫然和慌亂。他早已經不習慣自己的名字能和英雄二字掛鉤了,這個本打算在偏僻的小山村裡就這麼終老一生的老人,他當然沒法去想象,這世上還有竟還有人一直記掛著他,甚至苦苦尋找著他。”
蔣慶泉沒有站出來的願望,他想,就讓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永遠爛到肚子裡去吧。
二零一零年,當年寫下《頑強的聲音》的戰地通訊記者和當年的幾個老戰友幾經週轉找到了蔣慶泉,而且把當年描寫他英雄事蹟的那篇戰地通訊的手稿交給了他。
經過媒體的報道,當年的老戰友看到了。
他們千里迢迢來了,為蔣慶泉證明。
蔣慶泉這才終於坦然地說出了那一句:我就是王成。
有人問蔣慶泉為什麼一直保持沉默。
蔣慶泉回答道:“銀幕上的英雄王成犧牲了,而我還活著,我有過那段經歷,我不想給英雄抹黑。”
講到這裡,評論區淪陷了。
現場的參觀者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英雄不應該被埋沒,戰俘經歷了更嚴酷的折磨和考驗,他始終堅持著要回到祖國,而不是去臺灣。他們都是好樣的,人民不應該忘記他們,政府更不應該虧待他們。他們是英雄!”
“歷史不會忘記蔣老先生的,最可愛的人,共和國的土壤裡面有他們血染的風采!”
“小時候《英雄兒女》的電影,王成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