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 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姜子牙少壯窮困卑賤,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負,是所謂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先後垂釣、賣食、屠牛、賣卜,是婦之逐夫,又是不售的傭役,久處最下層,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人間辛酸無不體味,世上冷暖盡已備嘗。 許由是古代的高士。孔子將姜尚同許由相比:“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以拯橫流、利天下為己任,所以姜尚久求進身用世的機遇而不以獨善其身為足。姜尚走遍各地,盡訪諸侯,尋祖跡於申、呂故地,觀風俗於夷、夏舊族;他幾度出入周國、殷都,如岐陽、豐邑、孟津、朝歌、牧野等地,多次回顧商湯、夏桀的成敗得失。他以演《易》之術教西伯於羑里,並教西伯脫身羑里之囚;又勸西伯獻洛西之地,以換取紂王廢止炮烙等酷刑。但直至文王渭水訪賢以後,姜尚方才開始了他“兼利天下”的大業。歷代典籍對太公曆史地位的公認,充分說明了其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論的博大精深。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周文王能夠為姜子牙沐浴薰香齋戒三日,姜子牙能夠70歲掛帥報效周文王,他們的心境都達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千百年來為後人傳頌稱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讚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有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瞭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經歷以後,我對牛的構造就完全瞭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在我宰牛多了以後,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麼地方可以下刀,什麼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骨呢?一個技術高明的廚師因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