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期,由於眾多的原因造成了我們仍然是一個窮國,人們,當然包括知識分子在內,工資極低,同國外比較起來,簡直讓人感到寒磣和臉紅。我認為,這隻能是一個暫時的過渡現象,將來一定會改變的。我們眼前的日子確實過得非常緊,可並沒有看到哪一個知識分子真正捱餓的。而且按照中國古老的傳統,越是在困難中越應該顯出我們的骨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聲。

然而,可悲的是,這一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也能稱得上獨特的值得稱揚的優良傳統,今天已被許多中國青年人忘掉了,忘得無影無蹤了。為了生活得好一點,多撈一些美元,竟忍氣吞聲心甘情願地住在一箇中國人被視為不知是幾等(反正連二等也夠不上)公民的國家裡,天天吃著嗟來之食,我真想問一聲:美國的黃油麵包你咽得下去嗎?自己國家的事辦不好,有骨氣的人都應當咬一咬牙,排除萬難,把自己的事辦好,焉得厚著臉皮賴在人家的國家裡不走!

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並不是籠統地反對加入外國國籍。有的中國人,雖然入了美國籍,但身在異域,心懸中華,想方設法,幫助祖國辦好教育,搞好科研,希望祖國真正富強起來。這樣的人,在別的國家是極少見的。有的西方國家的人,一旦異化為美國人,就棄自己原來的祖國若敝屣,這同他們缺少真正的愛國主義這一件事實是密切相連的。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我對那些極少數身處異域,心懸中華的人,雖然有點尊敬;但是,我的尊敬是有限度的。在我的心理天平上,這種人同學成回國寧願一簞食一瓢飲的人,分量是有相當大的懸殊的。

語言,特別是外語的功能

上面的話扯得太遠了,還是收回來談語言問題為宜。

語言是什麼?如果硬鑽牛角,世界上許多語言學派都有自己對語言下的定義,我個人覺得,這些定義都有片面的道理,但都有偏頗之處。我在這裡不是寫論語言的專著,我想完全不理會那些定義,我想只用傳統的對語言的看法也就夠了,這種看法就是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這是不是就是想說,只有人類才有思想,因而才有思想交流的工具呢?也還不這樣簡單。人類中有啞巴一種人,他們無語言而有思想,想要交流,只能靠手勢。至於他們如何理解外在的世界,恐怕永久會成為一個謎。除非啞巴忽然能說了話,別人實無法越俎代庖。這問題我在這裡先不談。

漢語與外語(5)

至於禽獸有無語言,我知道,國外個別語言學家是主張禽獸也有語言的。這個問題同我現在要談的問題無關,我在這裡也先不談。

我現在談語言的功能,特別是外語的功能。對我們懂漢語又懂外語的人來說,同外國人交流思想,外語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然而,我卻聽說,30年代一個國民黨政府駐義大利的公使(那時候還沒有大使)只用一個義大利文相當於漢語“這個”的詞兒,就能指揮使館裡的義大利工作人員完成他的指示。比如說,他指著窗子說“這個”、“這個”。義大利人一看窗子,如果是開著,就把它關上;如果是關著,就把它開啟。於是任務完成,皆大歡喜。其餘的事情可依此類推。宋代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的公使先生以“這個”一詞治大使館,古今異曲同工,堪稱佳話。然而外語之為用渺乎小矣!

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然而確實是事實。如你不信,我再舉一個例子。50年代我隨中國科學院代表團赴東德開會,在莫斯科旅館中碰到一位中國*婦聯的領導人,一位著名的國際活動家。她是從中國到日內瓦去開會的,孤身一人,一個翻譯也沒有帶,而她自己又下那一位公使一籌,連外語的“這個”也不會說。然而竟能行萬里路,從容不迫。我們私下議論,實在猜不透她在路上是怎樣生活的。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