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的關鍵是這第二封奏書,因此也不遲疑,接過奏書看起來。這一看不打緊,看了之後才是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寫這奏書的乃是浙江巡按御使王安,王安彈劾江南總督、浙江巡撫、福建巡撫人等。虛報軍功,掩蓋平倭事實。又言官軍不堪為用,尤其是浙江為最。浙江官軍數萬人,雖募新軍,可是吃空餉的卻是超過了五成,如此倒也罷了,更重要的是,倭寇日漸猖獗,趁著從前各衛裁撤的緣故,越來越肆無忌憚,屢屢登岸襲擊沿岸,官軍往往一觸即潰,屢屢敗北,可是各省巡撫以及江南總督卻虛報軍功,甚至縱容下頭殺良冒功,沆瀣一氣,蛇鼠一窩。

這份彈劾奏書十分嚴厲,幾乎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王安在奏書中極為不客氣,等於是將江南軍政體系的大員統統檢舉,竟是沒一個落網,上到總督,下到其他的總官兵和各部參將、遊擊,也幾乎無人倖免。

徐謙看得目瞪口呆,一方面是捷報,另一方面又是如此措辭嚴厲的彈劾奏書。

也難怪嘉靖連續召對各部官員,這事兒實在太大了。一旦張揚出去,必定轟動天下。

嘉靖冷著臉,道:“徐愛卿怎麼看?”

徐謙後怕不已,不由道:“微臣想知道王安的履歷。”

嘉靖淡淡地道:“朕也已經問過了,王安一直在都察院辦差,半年前調任浙江道御使巡按……”

徐謙搖頭道:“微臣想知道王安是什麼時候的進士。”

嘉靖先是愕然了一下,然後對黃錦惜字如金地道:“查!”

黃錦不敢怠慢,腳步匆匆地去了。

過不多時,黃錦去而復返,道:“正德十一年丙子科二甲進士。”

徐謙眯著眼,慢悠悠地道:“不知是南榜還是北榜?”

黃錦道:“他是山西人,自是北榜。”

徐謙不由苦笑,道:“我記得當年的時候,北榜的主考官似乎是大學士楊廷和。”

聽了這話,嘉靖的臉色頓時一冷,深深地看了徐謙一眼,道:“愛卿不必吞吞吐吐,但言無妨。”

徐謙道:“平倭的事是微臣和陛下力主的,尤其是江南軍事的改革,也是微臣和陛下力主而成,假如這王安所奏屬實,那麼……”

嘉靖最擔心的也正是如此,這事兒實在太大,改革是他的新政之一,本來捷報連連,他臉上有光,巴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每次捷報,都命人傳抄邸報,公佈天下,假如新軍比之從前的衛所更加糜爛,殺良冒功、吃空餉,這哪一條都足夠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徐謙又道:“再有,李時曾為侍讀學士,大家都知道他曾是王鰲王學士的人,當時請李時去任江南總督的正是楊廷和,現在這個案子想來也是楊廷和要揭發的。微臣斗膽大膽猜測,此事前前後後怕都是楊廷和的手段,怕是他早知這江南的新軍不堪為用,卻也不聲張,明知那裡是個火坑卻還請李時去,等到現在時機成熟,再將此事捅出來,如此一來,陛下非但難堪,李時為首的一夥王黨怕也要徹底玩完了。”

徐謙看了很是陰沉的嘉靖一眼,又道:“其實陛下的新政和平倭並沒有問題,自是利國利民的舉措,可是微臣以為,問題壞就壞在,執行出了問題,下頭的官吏欺上瞞下,打著新政的旗號貪贓枉法,此事過去兩年,為何此前無一人揭發?事情到這個地步,微臣無話可說,當時新政和平倭是微臣倡議,若真有干係,那也是微臣的干係,微臣願意負責。”

徐謙的回答讓嘉靖很是滿意,徐謙先是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告訴嘉靖,問題沒有出在皇帝身上,皇帝雖然制定了政策,可是執行之人卻和皇帝無關,畢竟身為天子,深居深宮,斷然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從某種意義來說,政策執行的好壞,主要還是看下頭的官吏。

而徐謙話鋒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