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部分

,皇家校尉一千三百人剿賊,幾乎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之下,大獲全勝,一時間,各州府頓時沸騰起來,擔驚受怕了這麼久,所有人終於意識到,倭寇已經不再是凶神惡煞,徐學士到了江南,江南自此可以過上太平日子。

雖然杭州未被奪回,不過在這訊息的刺激之下,百業開始復甦起來,工坊也漸漸開始開工,工匠、學徒們又重新有了做工的機會,鄉紳地主們見太平無事,也都紛紛回鄉,畢竟老宅和田地都在鄉里,在南京待下去畢竟讓人放心不下,從前是害怕出事,現在既然沒了這個憂患,自然也不能久待。

江南漸漸承平。而在朝中,爭吵還在繼續。

平常大家能過一日且過一日。反正江南實在太遠,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可是鬧出這麼大的事來意義就不同了。這已經關係到了社稷的問題,社稷問題是天大的事,朝廷已經舉行了第七次廷議,只是這廷議有的只是爭吵,有的只是推卸責任和慷慨激昂的激烈之詞。

而廷議的成果……卻是一點都沒有。

這都是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人,讓他們親力親為不可能,只能靠著嘴皮子才能滿足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幻想。

好在楊廷和倒也不敢採納這些意見,每日在內閣裡,和楊一清商討平倭的方略。只可惜畢竟那倭寇距離太遠,終究還是空談,說了再多,有再多的平倭方略,亦是施展不開。

內閣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籌措糧草,調集兵馬,隨時準備南下,這樣做的目的。威懾意義更大一些。

現在過了這麼多天,眼看這個年已經過了,楊廷和不得不考慮一下那份王直的請降書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要朝廷招撫,就可以不需要任何代價解決當下的問題,當然。朝廷失去的,終究還是臉面。

楊廷和近來感覺越來越煩躁。尤其是幾次宮中召問,更讓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宮裡顯然也很急。江山畢竟是朱家的,最急的自然就是嘉靖了,嘉靖倒不怕一個杭州出問題,而是整個江南,都形成雪崩式的效應,任何一個危機,隨時都可能像癌症一樣擴大,今日能丟杭州,明日寧波就能保住?

三千倭寇就如此,據傳海外倭寇鉅萬,又當如何?

還有,杭州淪陷,江南震動,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小。

嘉靖從大年初二到現在,一直沒有睡過好覺,他的怒氣,少不得就要發在黃錦頭上,黃錦每日小心翼翼伺候著喜怒不形於色的嘉靖,肥碩的肚子足足少了一圈,整個人顯得清瘦了一些,也多了幾分頹唐。

而這時候,通政司傳來了捷報。

皇家學堂上下人等,誆出倭寇千餘人,於慶春門外鏖戰,大敗倭寇,倭寇敗逃,皇家校尉追擊,分別於丁橋、許村、周王廟等地大敗倭寇,七戰七捷,斬首千餘,俘賊三百,匪首李光頭拿獲,徐質人等授首……

捷報的奏書如今落在嘉靖的手上,嘉靖一動不動的看著,舔了舔嘴,顯得不可置信,而後又眯了眯眼,露出幾分懷疑,隨即放下了捷報,召來黃錦道:“這份奏書,是否可能是冒功?”

黃錦拿了奏書來看,來回看了幾遍之後,才道:“陛下,奴婢以為,應當不是冒功。”

嘉靖還是有些不信,道:“何以見得?”

黃錦道:“其一,這功勞太大,實乃平倭之役以來罕見的奇功,這樣的大功,一般人可不敢隨意冒領,畢竟太過引人矚目,但凡是冒功的軍將,都會把功勞往小裡說,今日報個小功,明日又報個小功,如此累積,既不會惹人注意,又可升官發財。”

嘉靖聽了,微微頜首,覺得有些道理。

黃錦又道:“再者,眼下在這節骨眼上,杭州被倭寇侵佔,冒功的時機也不對,現在朝野的眼睛都盯在那兒,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