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在於能不能進一步地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效率,這在所有的工廠裡是獨一份。有很多的案例甚至被寫進倫敦國際學園的教材裡,讓學員們從小就有精益求精的意識。

考察團的成員們現在知道了,原來帶他們來英國的唐先生是這個時代最牛叉的工業家,他們的心情很激動,特別是巖崎彌太郎這個有辦企業天份的商業天才。他們覺得,有這樣的大人物支援中日的改革,何愁大事不成?

唐寧最後竟親自給他們講經濟學,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主體,強調熟練工人在國家富裕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由於中日兩國人都在,唐寧又講到了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為什麼他要給盧森堡制定零關稅的政策呢?這可不是僅僅因為他是土豪可以獨自支撐國家的行政開支,那太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理了。

關稅為零,可以鼓勵社會分工在不同的國家間進行。而某個國家總是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生產某種商品,而不可能生產所有的商品都低成本或者高成本。舉例子來說,英國因為經濟最發達,工人的工資最高,所以在英國生產商品的成本也普遍高,可是英國已經積累了相當龐大的造船工業技術和熟練工人,所以造船在英國會成本低,德國工人的工資低,卻沒法跟英國的造船業競爭。同樣的,現在巴伐利亞汽車工業興起,大量的配套企業和工人迅速成長,在巴伐利亞造汽車就比較划算。

在英國,由於成本划算,資本會傾向於流向造船,而在巴伐利亞,資本會傾向於流向汽車工業,優勢工業越來越強,導致了英國與德國的分工走向兩個明顯的分支。中日兩國也是一樣的,由於日本是島國,中國是以大陸為主,所以中日本肯定是要優先發展海軍和造船工業的,中國則是陸軍和陸上交通工業。

英國之所以崛起,跟它是島國不得不全力發展造船業是有莫大關係的,正巧在大航海時代海軍最重要,所以英國幹掉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奠定了幾百年的第一強國地位。

唐寧表示,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亞洲的主體力量,兩國人都非常勤奮,跟馬來人、印度人比一比就知道了,所以唐寧表示相當看好兩國的經濟發展,並且鼓勵他們建立關稅同盟,中國變成陸權強國,日本變成海權強國,方可勉強與歐洲列強抗衡。

日本人現在還沒自信到可以跟中國站在一起的地步,聽到唐寧的分析,不禁信心大增。中國人倒是很無奈,因為大清現在被太平軍逼迫得統治權都快丟了,發展經濟、變革社會更是無從談起。

有一位中國成員表示:“現在是海權時代,大清也應該重點發展海軍和造船業,我們的海岸線似乎不比日本少,唐先生怎麼看?”

唐寧:“比較優勢理論的意思,就是看兩種工業比較起來誰更有優勢,中國呢,很遺憾,一向以陸權為主,控制整個大陸的**要比出洋要強烈得多,國內很自然會分出陸權主義和海權主義,兩派勢力掐架會很激烈,海權派還不被看好,就算看好,被俄國從北面一威脅,很快就改弦更張了。這跟法國拿破崙時代那麼強大為什麼都不能發展出強大的海軍是一樣的,傳統陸權強國是不太可能一下子統一意識全部精力投入到海洋的爭霸上去,理論再強也沒用。”

那位中國成員:“我們似乎只要拿出一點精力來發展海軍就夠強大了,沒日本朋友什麼事……”

唐寧微笑:“有這個雄心是很好的,有航海的野心真不錯,您是中國人中的翹楚。”

可惜這位翹楚只是誇誇其談,以致於唐寧到了後來都不記得他的名字了。

所謂比較優勢的理論,也可以用在這個考察團身上,日本的成員都在求變革方案,而中國的成員都在憂心國家的和平,心態上就差著一截。要不是因為唐寧是精通漢語的高手,他們在這個考察團中的地位就完全被邊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