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當助手的,那姑娘就穩重得多,連煙不離手的這個嗜好都剋制不少,很多場合都禁菸,三人走在德國城市街頭,領略異國風情的片段讓小布衣有些感嘆新技術的神奇,讓自己在萬里之外也能感同身受。
接著出現的就是詹浩思跟俞修遠,這兩位來自港臺的畫商也算是經紀人,接著還有歐洲白人模樣的外籍經紀人,聽洪巧雲說是拍攝給石澗仁看的,詹浩思等人笑著給鏡頭打招呼,那外國人更熱情的做鬼臉,有點顛覆石澗仁對外國人的印象。
不過他在紀若棠那得到的英語培訓開始體現出效果來,趙倩和戴望舒都要隨時聽翻譯說,石澗仁卻基本上對日常對白大概能聽懂,只有涉及到複雜的語句跟單詞需要遲疑,況且畫面中的外籍人士為了照顧翻譯和港臺人士,都用英語說得比較慢,洪巧雲偶爾能說兩句,但也是當初開始出國時候突擊培訓的層次,比石澗仁都差點了。
畫展橫跨聖誕節,這就類似於在中國春節期間辦畫展一樣,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原本爭取這個檔期並不是多好,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歐洲真正能進入主流市場的極少,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畫展在歐洲舉行。
所以從畫展開始除了開場的時候邀請不少專家名流到場,觀眾真的是寥寥無幾。
可趙倩手持拍攝的記錄很清晰,第一天只是記錄了整個開幕的過程,幾位高大的白人做了開幕詞之類以後,就是靜靜的觀摩展品,鏡頭對洪巧雲那些掛在安靜畫廊裡面的畫幅也只是大概的掃視了一番,場面很冷清。
石澗仁對現代繪畫藝術沒什麼感觸,洪巧雲最近這半年為了畫展準備的畫幅,他也只是偶爾經過畫室的時候看兩眼,完全不太能理解,所以現在忍不住回頭看了眼洪巧雲,似乎對朋友的努力被冷遇有點嘿嘿笑,誰知道洪巧雲面色不改:“繼續看。”
繼續下來就有點特別了,畫面中第二天明顯人數開始增加,明亮的畫廊中三三兩兩的觀眾在停留駐足,到了第三天就有點人頭攢動的味道了,不少人一直停留在某幅畫面前不動,石澗仁注意到鏡頭拍攝過了一陣彷彿還是那些人站在同樣的畫幅前,然後畫面中就出現了報紙,應該是當地的報刊,雖然是黑白的,但是有拍攝畫幅區域性,石澗仁看不懂德文,再回頭看洪巧雲,這邊慢吞吞的幫他解釋:“觸及靈魂的神奇……這是他們給我定位,當地報刊是主動開始報道我的畫展,於是引來更多觀眾。”
果然,接下來的畫廊幾乎有些國內春運的感覺了!
人頭攢動變成了水洩不通,但是當地觀眾極有素質的形成流動的觀看路徑,幾乎就是迴圈的在兩邊畫壁前移動,可時不時的還是有人停下腳步一動不動。
然後到第五天,第六天明顯牆面上的畫幅就在開始減少,電視裡傳來趙倩輕聲的配音:“收藏了,昨天六幅,今天十一幅畫,已經被畫商和收藏家購買收藏了。”
於是攝像機的鏡頭好像捨不得這些畫一樣,開始比較專注的對著每張畫做特寫。
石澗仁終於全面的看清了洪巧雲的這些全新畫面。
在繪畫中,有個基本分類就是寫實和抽象,打個比方前者就好像小說一樣真實貼近生活,而後者更像詩歌,透過不具象的畫面傳遞思想跟情緒。
國人對繪畫還基本停留在畫得像不像這個寫實層面,歐美觀眾已經基本都傾向於欣賞具有思想內涵的作品,這也是很多國內畫家在歐美沒市場的原因,別人的人文環境和我們古代國畫積累的精神境界是截然不同的,所以現在國內繪畫界想出名想出國的基本都得走抽象派,而且抽象派對基本功要求比較低,更利於天賦的揮灑,門檻較低,所以國外才會經常出現什麼人三五十歲以後突然變成著名畫家的事情。
洪巧雲以前都是寫實的,這點從她給文天祥畫畫就看得出來,鬼畫桃符的抽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