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頁

林海見狀主動奉上了他隨身的提神靈藥——高官們都湊齊了, 一會兒有得官司打, 縱然跟這位閣老不熟,但都身負皇命,明面上總是一路人。

欽差接過藥丸來, 立時就樂了, 「瞧著眼熟。」吃下去邊回味邊道, 「就是這股子一嘗便難忘的荔枝味兒……上回在宮裡, 陛下賜下的也是這個。」喝了口水, 又輕聲問, 「隔壁那位……肯不肯把這藥往外賣啊?」

這個藥啊……林海馬上就能回答, 因為除了他之外, 這套成藥是陛下全權總代理,「您問陛下吧。」

欽差老大人會意, 「應該的。」大家都住北城, 能讓陛下親臨的地方, 沒弄清楚根腳底細之前, 他是絕對不會出頭的。

卻說官員們到齊,隨後就是閉門磋商……本地官員們再怎麼各懷心思,欽差在自己地頭上出了事, 就不用再提什麼利不利的,而是仕途徹底玩完。

所以策劃刺殺事件的罪魁禍首必須人人喊打, 這個喊打不光是說說,還要落實在行動上。

全省官員,尤其是高層,都認真行動起來,效率自然不是一般地高。不出半個月,整件事兒就水落石出了。

這個時候雲光已然調任,不在西北,但他跟皇帝交換了什麼才能保下仕途,明白人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隨後欽差將至,挪用軍備最多的那位心裡直發毛,又被人連番慫恿,想著已經在皇帝那兒掛了號,橫豎沒什麼退路,還不如搏一把,把大家都拖下水。

於是他就舍了筆銀子,請了本地刺客加素有口碑的關外僱傭兵。

人證物證俱在,又有陛下的密諜配合引路,禁軍頭領與當地武官和帶著旨意的文官一起趕到的時候,罪魁禍首已經自盡了。

倒賣軍備軍需並非必死無疑,尤其是這謀劃刺殺的罪魁禍首並非是獲利最大、話語權也最多的那個——他只是最可能被背後的利益相關人士推出來背鍋的那個倒黴蛋而已。

比照一下雲光就知道,貪了幾十萬銀子但因為抱穩了大腿,付出了相應代價,卻不至於沒個好下場。

林海跟欽差商量了一下,親自過去瞧了眼:果不其然,對方絕對不是自盡而是被毒殺的,只是經驗豐富的仵作都未必瞧得出的那種。

他吩咐仵作取了粗銀針在屍首心頭紮了一下,帶出暗紅色的血跡——看起來似乎沒什麼不對,銀針也沒有異樣,但他就是直覺不對。

想到就做,他把銀針放在鼻尖下嗅了嗅……誰家死人的血聞起來會是辣味兒的!其實這點血味道非常非常淡,但架不住林海被調養得五覺都超過常人的敏銳。

話說林海高中探花後按規矩在翰林院待了三年,之後他便外任去了,而最初幾次升遷靠的正是明察秋毫,實打實地判案破案的本事。

林海請隨行的那位禁軍頭領安排人看住屍首,自己則帶著證物快馬加鞭去找欽差大人了。

不怪林海不淡定,實在是……這事兒牽扯忒大了:當年廢太子謀反,起因便是先帝的愛妃被廢太子侮辱……怎麼個侮辱法兒請自行發揮想像力,最後反抗不得於是直接自盡了。

宮變過後,血流成河,廢太子自此被圈禁,直到死也不曾再見一次不帶屋簷做畫框的天空。林海當時不在京城,只聽曾經的同僚提起平定宮亂,給先帝的愛妃收殮時,那位的血竟是辛辣刺鼻。

不過宮變正值初夏,先帝心思也不在那個曾經的愛妃身上,這件事兒就當做奇談一般說過就算。

要不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林海記住了,也就有了這次「大發揮的餘地」。

雖然遠隔千里,林海急著趕路時心潮澎湃,卻不忘默默呼喚陸先生:想請她幫著看一看他的猜測對不對。

有足夠細節,陸稹推衍的準確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