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與妝容,對見慣了校園風景的人絕對是一種衝擊,不少學生甚至以為是什麼明星來了。
然而這位明星的表情卻始終沉重且嚴肅,將二個信封分別遞到了二老手中。
即便封面沒有落款,但二老知道這信是誰寫的。在得知對方等待回信後,恍惚有那麼一種無形的重力壓上心頭,他們都沒有回話,也沒有承諾,只是在晚上,夜深人靜獨自一人的時候,在桌前,就著孤獨的檯燈,糾結掙扎良久之後,終於才將信封拆開。
【常思平先生敬啟】
與先生相識,相知,相別,久眠難安,擾信一封,以謝先生。
一謝先生不計學生出身,傾囊相授。
二謝先生不問學生是非,鼎力相助。
三謝先生不怨學生頑愚,諄諄相談。
今日學生蒙蔭,小有所成,必今世不忘先生之恩,以成大器。
先生之誨於我,博於學識,澤及品行。
今國強民富,技精財厚,幸得先生出校指點綱要,助國之強,民之富,技之精,財之厚。
學生必謹遵,強國不誤國,富民不刮民,精技不濫技,厚財不貪財。
如此品行,乃先生之道,亦學生之道。
先生之道,尤勝校之道。
先生之予我,勝校予我。
倘有一日,校不容我,先生必能容我。
固若有一日,校不顧先生,我必顧先生,我的一切,便是先生的一切。
【學生逸夫。】
常思平看著這信,這封看似拗口,半白半古的簡訊,他自然不用多費心理解,一看就懂了。
信的一開始稀鬆平常,謝教育之恩,中段談到家國天下,將自己的教誨抬到了強國富民的品德高度,最後表明立場,表示常思平對於張逸夫,比學校更重要。
排除張逸夫蹩腳的白話古文,稱得上條理清楚有情有理有情有義。
但中間幾句話,未免說得太重了。
強國、富民、精技、厚財。常思平最多做到了第三條,剩下的幾條都是間接性的,雖然他有這個願望,但並沒高到這份上。
再看後面,與之對應的,就是誤國、刮民、濫技、貪財,這四詞可比上面的要刺眼多了,一字之差,一念之別,完全成為了兩個極端。
最後,“顧”這個字用的很奇怪,意思模稜兩可。
稍微一琢磨,意思出來了,顧,僱。
但僱字實在太難聽,因而用顧。
至於最後半句話更加突兀,一直半白話半文言的東西,最後半句話突然變成大白話了,我的一切便是先生的一切,這太瘋狂了……
常思平握著這封看似隱諱,實則直白的信,心潮澎湃。(未完待續……)
327 廢品
常思平澎湃的原因不僅是信的內容,這紙上竟然還有淡淡的,像是水滴過一樣的痕跡。
這傢伙哭著寫的?
聯想於此,張逸夫若是哭著寫出這封還算理智的信,沒用什麼激烈的措辭,實在不易,不是說書寫上不易,是做人上不易。
若是他知道這信是張逸夫找書法老師寫的,然後用開塞露擠了幾滴“眼淚”上去,恐怕常思平也要落淚了。
繞了這麼一大圈,用符合常思平的逼格,張逸夫將資訊傳達了過去,其實就是一句話——
學校要當混蛋,我求你當個好人,跟我混吧,分股給你。
對其他人,可以只傳達這一句話,但對老教授,必須這麼恭恭敬敬地用正楷,並且輔以適當的開塞露。
人家要面兒,人家有氣節,你就得給面兒,還得明氣節。
至於開塞露,表明的是個人情感。
作為一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