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暄此舉,是他個人的意思呢,還是冼太夫人有意為之?畢竟她不是我們大隋的正式官員,原來忠的也只是南陳朝廷,嚴格講來跟我們還有滅國之恨,會不會暗通叛賊,助其一臂之力呢?”
裴世矩仔細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我看不會,當年我身為高僕射身邊的幕僚時,曾多次整理過冼太夫人的材料,對她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也正因此,這次高僕射才會派我來湘州募兵平叛。華強,你且聽我說說這冼太夫人的經歷。”(未完待續。。)
ps: 下一更在明天早晨八點。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國冼夫人(一)(一更)
裴世矩喝了一口水,然後將一段南國的傳奇娓娓道來:
說到冼太夫人,不能不先提及她的夫家馮氏。
馮家的祖先最早是兩百年前五胡十六國時期北燕的皇帝馮弘,當年後燕被拓跋鮮卑所滅,燕國王子慕容熙北逃到遼東龍城,後被漢人馮跋篡權,建立了北燕。馮跋死後,其弟馮弘抵擋不住北魏的強大攻勢,逃到高句麗,北燕由此而滅亡。
在馮弘還沒有逃到高句麗之前,曾派了宗室馮業帶了三百人從大海航行達到南朝的劉宋通好,很快北燕滅亡,馮業回不去了,便留在了南朝。遠遠地被派到了當時還未開化的嶺南當羅州刺史(今廣東茂名南部)。
馮業和他的族人們被扔在了蠻荒之地,沒人願意去的羅州,即使在當時已經算是荒涼的嶺南地區,仍然是最南邊的地段,居民多為未開化的俚人。
除了馮家這種漂海而來的外來戶要官不要命外,沒有人願意來這鬼地方,於是這刺史之職成了馮家的家產,馮業死後,這羅州刺史傳到了他的弟弟手上,後來又傳到了他的侄子馮融手上。
這時候南朝已經從宋朝經過了南齊,到了南梁了,馮融由於一直是外來戶,手上無兵無權,根本壓服不了這些本土的俚族山民,號令不能出州城,於是他開始琢磨著與當地的俚族豪酋結親,目光落在了名震南越的冼英身上。
冼英,乳名百合,家族世代為廣州南部高涼郡的俚人首領。俚人和北方的突厥人不一樣。不是以部落作為單位。而是群聚在深山密林。高山峻嶺間大大小小的山洞裡,每個山洞的首領號為洞主,統治著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的部眾。
而冼家則世代是這些還處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交接處的俚人們的大首領,地方千里,屬下有好幾萬家,稱得上是這嶺南的實際土皇帝了,連在羅州當了幾十年刺史的馮氏家族,說話也絕對沒有冼氏管用。
冼英就是冼氏家族的優秀女兒。出生於梁武帝天監十一年(公元512年),少年時就不僅美麗,更加聰慧過人,曾得到異人授之以兵法韜略,不僅武藝高強,能挽弓射箭,更是會行軍佈陣,在戰鬥原始人階段的俚人間部落衝突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動一方的女中豪傑。
更難得的是,冼夫人雖然武藝高強。深通兵法,卻不因此而興兵好戰。就連他的哥哥,掛著南梁州刺史頭銜的冼挺,無故對周圍的弱小洞主發兵侵擾時,她也能多加規勸,解仇息兵,獲得了羅州與高涼地區的俚漢人民的一致尊敬。
馮融為自己的兒子馮寶向冼英的父親求親,冼氏雖然威震南越,但畢竟只是在未開化的俚人間猴子稱大王,還從沒有和文化遠強於自己的漢人有過姻親關係。
馮融主動求親,冼氏自是求之不得,敲鑼打鼓地把冼英嫁給了當時任高涼太守的馮寶,從此冼英就嫁為人婦,但出於對她的尊敬,別人都稱她冼夫人而不是馮夫人。
馮寶在娶冼夫人之前,日子過得那叫個憋屈,由於自己一家算是流落異鄉,又被打發到這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當了個呼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官,號令根本不被俚人們所遵從。
但冼夫人來後,一切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