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難以想象的盛世。
聞作民急道:“真有如此人才?恐怕神農再生,亦不過如此。”
“老臣願意退位讓賢,虛位以待。”
安佑帝也道:“張公子,此人到底是誰?朕即刻派人請他入朝。”
張天搖搖頭,道:“不急。若是有人將糧食翻兩番呢?翻十番呢?甚至翻三十番呢?”
“嘶……”眾人大驚。
翻一番他們已經極其震驚的了,後面的十番,三十番,簡直不敢想象。
安佑帝再也坐不穩了,從龍椅上走下來,朝張天拱手道:“請張公子教朕,此人在何方?”
很多官員心裡已經在猜是不是張天。
若是張天像送金銀礦那樣,隨便指點一下,就能夠令天下糧食增產一倍,倒受得起皇帝這一禮。
張天道:“此人就在南安朝的子民之中。”
“我勸皇帝開農科,另設一條渠道,讓天下農人有晉身之道。”
“自然,就有無數農人激發其智慧,集思廣益,尋找出增產的良法來。”
“然後推而廣之,天下糧食翻一番,易如反掌。”
“百千年後,畝產千斤,亦有可能。”
像後世畝產近千斤的,涉及到種子的基因改良,化肥、農藥的使用,已經涉及到很多現代科學了,現在肯定做不到。
但釋放農民的智慧,從育肥、培育種子等能做的入手,翻一倍還是很有可能的。
關鍵是,一旦朝廷實行了農業選拔制度。
那麼無數天才必然會進入這個領域,很多跟農業相關的科學知識會迅速總結出來。
安佑帝和一眾大臣商議。
很快初步確立了一個大體方案。
就是增加農業科舉,同樣設有農事童生,農事秀才,農事舉人。
最高的名次同樣為“解元”,授予同明經科的同等官職。
不過,這農科科舉自然不是拿著紙筆來考。
而是以官田為基地,每一田為一份試卷。
種田種得好的,才能進一步向縣、省舉薦。
但到了舉人這一行列,就不僅僅是種田種得好就行,還需要分管一鄉一鎮的農田,能夠提高產量最高者才能中舉。
這種考試,比普通科舉更為辛苦。
每一份卷子,就需要水稻的一個週期,也就是農家說的“一造”,通常有四五個月時間。
想從童生考到舉人,就算一切順利,沒有個十幾年的田間勞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若不是真正的愛好和農家子弟,絕對忍受不了常年在田頭暴曬。
不過,既然是考試,就會有人作弊,甚至會有人不擇手段。
但沒關係,只要這扇大門一開啟,必然會有無數人才湧現出來。
到時候,天下的糧食產量必然大大增加。
雖然糧食增加之後,還會出現什麼“穀賤傷農”一連串的問題,但只要糧食產出來,至少不會餓死人。
其他的問題,只能隨著時代的浪潮,慢慢解決。
其實,張天不是沒想過,直接將後世的番薯、土豆、玉米找出來。
只是,一來路途遙遠。
張天沒有飛行器,坐馬車、輪船,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找到種子。
二來,就算有了種子,就能夠改變科舉禁錮炎黃子孫思想的現狀嗎?
肯定不會。
相反,因為糧食充足,百姓餓不死,沒有動力去農民起義,反而讓封建特權階層更加固步自封。
就像番薯、土豆、玉米的原產地美洲大陸,糧食太過充足,文明反而發展不起來。
這是張天藉著這次“解元風波”,向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