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遠東集團無論在任何措施前,首要就是站在大多數人的利益這邊,這也是任何一個政權崛起、穩固必須要做的事情。
堅決杜絕國內出現控制政治、把握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因為沒有官僚資本家,社會秩序才可能自由發展,同時讓原先在晚清時期、袁世凱時期的官僚資本家們,徹底退出壟斷地位整個國民經濟的舞臺,讓這些一邊大發國難財,一邊讓自己的官僚資本迅速膨脹的官僚家族,徹底的退出歷史。
華夏民族除了地大物博,更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所以出了官僚資本家以外,還有一群民族商人齊心合力組建的中國十大商幫。
其中山西地區的晉商、徽州地區的徽商、廣東的粵商(但又分廣商、潮商、客商),在國內的勢力最大,影響力也最廣的三大商幫。
除此之外還有,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
華夏民族雖然有悠久的歷史長廊,但同樣也是一部漫長的封建歷史,數千年來一直重義輕利的儒家文化,以及農耕經濟的市場主流,使得經濟遲遲難以萌發,但人類社會一直就未曾離開過商人的活動,就像荷蘭就是一個依靠貿易來殖民世界的國家。
華夏民族歷史的商幫大崛起時代於明、清時期,所以相繼崛起了十大商幫,以及晉商、徽商、潮商三大商幫。
但三大商幫主營的種類都不相同,比如早期的晉商們,主要以山西地區蘊含的大量鹽、鐵、麥、棉、皮、毛、木材、旱菸等地方特產,進行長途跋涉販運,後來為了方便同鄉人,便在各地開店鋪銷售,然後直接置換江南地區的絲、綢、茶、米,然後轉銷西北、內蒙等地,所販運銷售的活動範圍遍及全國各地,因此形成了能與南方徽州商幫相抗衡的北方商幫集團。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東周時期,可是真正崛起於明、清時期,特別是到晚清中後期,山西商人因為長期在國內各地,為了方便同鄉,開始了金融匯兌業務,所以在清朝中葉以後山西的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
而著名的南方徽商起始為浙江人,所以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商早期靠販運鹽、茶、山貨為主,後多經營文房四寶,因此文房四寶處於徽州地區。
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徽商自己走出了水運貿易路線,東進蘇杭、無錫常州,掌控長江、淮河,南到湘、蜀、雲、貴、川,往來京、晉、冀、魯、豫之間,同時後期還遠涉西北、東三省地區,因此徽商鼎盛時期,有著“無徽不成商”的美譽。
而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對“儒”字的重視。
這與一門心思專門做生意的晉商相比,徽商追逐財富只是手段,求功名、做大官才是他們心中最後的歸宿,就像徽商中的代表人物紅頂商人胡雪巖。
所以儘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永遠都是三心二意,從乾隆年間至嘉慶十年的短短七十年內,徽商子弟中就有265人透過科舉考試入仕途,而晉商中僅有22人。
徽商的“官本位”,與晉商的“金本位”,其實有著一曲同音,因為在19世紀的末期,是資本主義盛行之時,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很明顯,這個時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建設實業,這有這樣才能實現商業與產業的結合,但徽商們卻做不到,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財力去投資產業了。
而輝煌的“晉商”最後為何最終走向衰落?
其中晉商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第一:他們為封建政府提供軍協餉供應;第二:商人與封建政府之間有著不一般的相互依託的關係;第三:利潤的逐步封建化。
致使山西的商人們雖然都很富有,但投向產業卻很少,這樣就導致最後“晉商”也隨著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