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7月7日,這一天是北京召開六方協商會的第一天,按照李寧宇事情的交代,每半天的商談結果和內容都要跟他彙報,其實不是因為李寧宇不放心俾斯麥和黃松,而是因為這次六方協商會,談到的問題很多,很重要,比如說東北、外東北、外蒙古的事情。
旅順港、大沽口、膠州半島、香港、澳門、海南島、廣州灣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每一個都是一項重要的議題,所以李寧宇必須要間接的全程參與,不過戰後,李寧宇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新一輪的大力發展與建設,現在的遠東早就今非昔比。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地有地所以,時間不能拖,李寧宇必須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在返回臺北市的路上,李寧宇看著手中的電報,在一番細看之後,遞給了一旁的劉清輝,而他則是閉目不語起來,劉清輝不久之後也看完了電報上的內容,看了看李寧宇的表情,他說道:“少爺,我們真的就這麼便宜了英國佬和美國佬!”。
李寧宇微微動了一下身體,似乎在調整自己坐姿,但是眼睛依然沒有睜開的緩緩說道:“呵呵,不放過他們,那你覺得應該如何?”。
“也狠狠的敲他們一筆唄,總之我覺得不能這麼輕易的放過他們!”劉清輝似乎心不有甘的說道。
“其實第一:在菲律賓的問題上,我們已經佔了美國佬的便宜;第二:英國的亞洲艦隊,可是被我們直接給吃了,所以咄咄逼人不好,那樣只會讓敵人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得饒人處且饒人,日子還長,細水長流!”李寧宇似乎準備一錘定音,而聽見李寧宇如此的分析問題,劉清輝不由的老臉一紅,因為李寧宇每句話都說道了點子上。
從臺北港前往臺北市中心,路途不算短,大約76公里,在途中李寧宇不時的對窗外看去,在重新分配田地之後,臺灣各地百姓也開始漸漸走上了小康之路,綠油油的稻田隨著微風在田地裡盪漾,而沿路兩旁的工廠,不斷髮出微微的轟鳴之聲。
臺北港、基隆港、臺北市,形成了一個三位一體的三角形,這也是李寧宇的一個重要戰略佈局,他計劃在臺灣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首先將北部地區建設起來,而南部主要建設高雄市和配套的高雄港。
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在東西兩地建設,東部建設花蓮軍民兩用貿易港,主要和琉球對接,同時向太平洋地區延伸,西部建設臺中港,與福建以及澎湖列島對接,不過李寧宇知道自己這次特意而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巨大的人事調動。
可以說這次李寧宇計劃準備,將臺灣現有一半的官員,派遣到遠東各地去執政,而這次他將重新任命一個臺灣地區最高行政長官,孫仲山先生,將會被李寧宇派遣到一個百廢待興的區域。
第二三六章:六方協商會(三)
也就在車隊進入臺北市中心之後,李寧宇就在一個較為偏僻的小店門外下了車,因為他打算嘗一嘗臺灣的特產,不過其餘的人都被他給打發走了,只留下了劉清輝、蔣中正、宋教仁三人,剛好坐一桌。
這是一家經營臺南擔仔麵的小店,店主是一對夫妻,雖然他們只是樸實的百姓,但還是能看出李寧宇一眾的不凡,不過李寧宇並沒有使用特權,在四碗香噴噴的擔仔麵上來之後,四人就是一陣風捲殘雲。
期間李寧宇還跟負責店內雜事的老闆娘閒聊了兩句,同時這位樸實的老闆娘的訴說,原來自從他們家重新分到田地之後,就將土地交給了兒女種植甘蔗和水稻,而他們則是來臺北經營一點小生意,聽到店主的訴說之後。
一旁的宋教仁就對李寧宇解釋道:“按照土地的分配標準,一個四口之家,可以分到2畝優質田地,但兩畝地不需要太多的人種植,所以有很多人就主動外出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