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2部分

就……總之這個字在佛門之中有種種意蘊,根本就一言難盡。

而在佛門修行之中,又往往以這樣的問題發問,用以提持或者勘驗弟子修行的心性體悟以及境界成就。所以乍一聽這是最簡單的問題,但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在佛門之中所謂不可意識相會,更不可不以意識會之,所以在佛門中有所謂動輒便錯,舌動便招棒落的說法。

在佛門之中問這個問題,就好比道門中問什麼是道一樣。一般來說在道門的規矩之中,跟佛門有些相反,佛門問什麼是佛用以勘驗,但是道門卻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是不問道。因為大道玄妙,但可以行證,不可以言求,世間任何的言語都不能講清楚道是什麼,所以索性立一個規矩,不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有弟子狂妄自大,以為自己得了大道,以道自居。其實修行之路,只是行道不休,證道不止罷了。所以佛門才有無所謂得。無所謂不得得說法。

佛門問佛,道門不問道,佛山道海兩大源流所行雖異,但是所本則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問也好,不問也罷,其實並不妨礙修行人去以此思索、求證,否則佛祖和道祖也不必傳下修行了。其實修行人到了問什麼是佛,思索什麼是道的時候。必然是已經到了知命大成之境了。

知命之後,所要面對的便是命的來處,便是使命之天,也就是萬物變化中的不變,是萬物之來處,造化之根源。道門稱之為道,而佛門稱之為佛!這種面對並不流連於想象,而是要真的以身心去求證、去印證這等境界的玄妙,也就是知天之境。

現在這小心小和尚用這話來問這修行人,這修行人又矮又胖又呆。明顯只有不到知心境的修為,跟知命大成之境隔著了不知道多少重的法天,加上又不熟悉佛門修行,當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為什麼這位小心大師要以如此之高的境界才能思索的問題去問他呢?是故意刁難不讓他進入佛山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直接拒絕,還要如此勞心費力,以小心大師的修為,自然是不必擔心眼前這些修行人的吧!

陸正看著場中那正在抓耳撓腮的矮胖呆,略一思索也明白了過來,真不是這位小心小和尚故意刁難,而是這位矮胖呆修行人自己要上佛山。既然他以這樣的修為境界卻硬生生要上佛山。自然就要選擇面對這樣的拷問,沒有誰在為難他,如果有那也是他自己在為難自己。這就是小心大師口中的佛緣,既然緣分未到。又何必強求呢?那麼多修行人在強求,但是他是不會隨順眾人降低標準的。說實話,這麼修行不足的人來鬨鬧要見佛山,他沒有施法揍人,已經是很有禮貌了!佛門高人行事,也自有玄妙在其中。

那麼多修行人來圍觀佛山。影響佛門清淨,小心大師出來擋住眾人,但是修行人可擋,有一點是不能擋的,那就是眾人的向佛之心。雖然眾人未必真有向佛修行之心,但是如此多的人來到佛山,佛門之人無論是直接拒而不見,或者施法驅趕都是不對的。流傳出去,似乎是佛門中人自狹驅人,不讓人近佛一般,並不是什麼好事。到時候,雖然佛山的確只因佛緣得見,也會變成了是佛門中人故意為難眾修行人。佛門不需要眾人擁護,但是佛門中人卻不能因為自己的行止成為了妨礙修行人接近佛門修行的障礙!

這就看出小心大師行事的高明之處了,他非但沒有阻止眾人來圍觀佛山,更沒有勸退或者施法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