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好氣道:“我看你呀根本就是不會,你純粹就是豬鼻子插大蔥,裝相呢。”

馬金山也怒了,擼著袖子道:“嘿,我今天還就讓你小刀拉屁股。”

田福堂捧道:“這怎麼說?”

馬金山道:“我今天讓你開開眼,我今天。”

“嘿。您也甭說這俏皮話,你不是嫌沒有樂器嗎,我有,來人,拿個三絃上來。”田福堂衝著後面招收。

馬金山驚奇道:“喲呵,還真有料啊,來吧,彈給我聽聽。”

田福堂也不含煳,坐在椅子上,手上帶著天鵝骨的指甲,三絃的弦比較硬,不戴假指甲手指很容易受傷。

田福堂坐定之後,手指輕彈,三絃悠揚的旋律就飄揚了出來。何向東在後臺聽得真真切切的,這位彈了至少十年的三絃,功夫不淺啊。

觀眾也是鼓掌連連大聲叫好,其實並不是傳統藝術失去了魅力,很多時候也是因為現代人太浮躁了,欣賞傳統藝術必須要心靜,沉不下心來自然會覺得傳統藝術索然無趣了。

現在勐然間聽到了田福堂彈的三絃,全場觀眾眼睛齊齊一亮,全都被吸引了。

評審團的評委也點頭不已。

攝製組的導演王子晨也在耳機裡面大聲喊道:“二號機拍彈三絃那人,給他手指一個特寫,然後慢慢拉遠。”

馬金山在臺上開著玩笑:“喲,談的不錯嘛,這種水平,我們小區門口一分錢聽七段兒,人家還管飯呢。”

田福堂停了三絃,罵道:“去,你還唱不唱了,我弦都給你配好了,你還想幹嘛?”

馬金山笑了:“還著急了,我這兒還差著一個八角鼓呢。”

田福堂似笑非笑道:“我就知道你要這麼說,早就給你準備好了,來個人,把八角鼓拿上來。”

馬金山豁然轉頭,傻眼了。

全場觀眾見狀,哈哈大笑,起鬨聲連連。

馬金山把八角鼓拿在手上來回翻弄,他傻了眼了。

“噫……”全場觀眾起鬨。

馬金山看著觀眾,也生氣了,一擼袖子道:“你們以為我真不會啊?”

“是……”觀眾搭腔。

馬金山衝著田福堂一揮手:“來,弦起,咱們來一段《秋景》。”

馬金山剛一開嗓,何向東的臉色就變得難看起來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單絃最初的表演的樂器就只有一把三絃,一人彈弦,一人演唱,所以叫做三絃。

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清朝後期就又多了一個樂器八角鼓。這個八角鼓是滿人大力推廣的,這也當時官方指定的樂器,所以單絃也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八角鼓。

八角鼓在清末的時候可謂是盛行一時,那時候北京城裡面不事生產的旗籍票友沒有事情幹,就成天唱八角鼓,在各大官人府邸獻唱聯絡感情,所以八角鼓也帶上了一點官方的貴氣,民間也有八角鼓藝人,這門藝術在北京還是比較流行的,出了北京就比較一般了。

八角鼓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它一共有八個角,象徵著滿族八旗;角與角之間有三個小銅片,這是可以發出聲音的,搖鼓的時候銅片碰撞會發出聲音來,類似於樂器小鑔。

小銅片攏共有二十四塊,象徵著滿漢蒙八旗二十四固山;鼓下墜有一對杏黃色的絲線穗,象徵著“麥秀雙穗,五穀豐登”,統治者用這個樂器來宣揚大清盛世。

臺上的馬金山和田福堂就在唱單絃,而且還不是簡簡單單地學唱兩句,都說相聲演員像不像三分樣,可這兩人卻是直接拿著樂器上去的,這可比學唱兩句難多了。

就像唱流行歌曲,哼哼兩句誰都會,要讓你拿著吉他在舞臺上一邊彈一邊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