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了半晌,大門才吱呀一聲開啟。開門的是一位瘦小的老人,見了這些人,先是一愣,忽然瘋瘋癲癲地嚷嚷起來:“沒地方!不許進來!不許……不許進來!”
“值什麼!”圖林用一隻手臂將那老者輕輕擋開,笑著說道:“弄髒了你的地方,回頭賠銀子給你……爺,您請進,這裡面倒是乾淨。”
關卓凡邁進殿門。只見那老者滿面通紅,呼吸急促的樣子。顯是正在病中,神智似是不大清楚,身邊扶著他的,卻是一位穿紅襖子的小姑娘,十多歲的樣子,伶伶俐俐的。小姑娘見一下子進來這許多人,顯得又是吃驚,又是著急,一邊拼命把老人向後扯去,一邊極懂事地說道:“列位總爺,我爺爺是守祠的人,他發燒說胡話,總爺們不要計較他。”
“劉先生,回頭叫醫生來,替他看一看。”關卓凡向劉郇膏說道,“又老又小的,滿可憐。”
“用不著你發善心……”老人掙扎著說,卻被小姑娘攔住話頭,一路推到旁邊的過道里去了。
關卓凡笑一笑,沒把這一幕放在心上,在親兵手中火把的照耀下,環顧四周。祠堂看著雖不大,卻收拾得乾淨整潔,裡面想必就是正殿了。正琢磨著這殿裡供奉的是什麼人,牆上題著的一首詩,卻吸引了他的目光。
腐胬白骨滿疆場,
萬死孤城未肯降。
寄語路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幽暗閃動的火光之中,關卓凡只覺這首詩裡頗有森森之氣,而落款也甚為奇特,題的是“江陰女子”。詩中的警句,自然是“活人不及死人香”,但所扣的主題,卻是“萬死孤城未肯降”一句。他不由便仰頭思索,這是哪個典故?
想了一會,忽然心中一凜:這是前明江陰典史閻應元的祠廟!
順治二年,清兵下江南,豫親王多鐸的兵鋒所指,各地無不望風景從。只有江陰縣,官降民叛,城中義民殺知縣方亨、守備顧元泌,在明倫堂內歃血為盟,誓言絕不剃髮,推舉住在砂山的閻應元為主帥,據守縣城。說起來,祖籍通縣的閻應元,其時只是一名前典史,未入流的官,但他英雄氣概,機智多謀,素為江陰百姓所仰服。於是他攜了六百祝塘勇士,自砂山入城,主持城守。
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編列成冊,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又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在閻應元的領導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分派得井井有條,立時把江陰城變作了一個守衛嚴密的堡壘。
常州知府宗灝聞訊,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被輕易殲滅於秦望山下,繼而前明降將劉良佐的五萬兵趕至,大圍江陰,再三勸降不成,終於開始攻城。
撮邇之地,彈丸小城,劉良佐滿擬可以一鼓而破,誰知自此日開始,打足四十餘天,在江陰城下碰得頭破血流!攻城的兵卒,傷亡過萬,江陰城兀自巋然不動,而守城的,卻盡是微末之吏——守東門的,是武舉人王公略,守南門的,是把總汪向陽,守西門的,是現任典史陳明遇,攻防最烈的北門,則由閻應元親守,每次巡城,必由一楊姓家將持大刀跟隨,見者無不生畏,以為是雲長再世,周倉重生。
這一下,清廷聳動,多鐸大怒之下,先後派了恭順王孔有德、貝勒博洛、貝勒尼堪等,統率大兵增援,一時之間,小小的江陰城下,二十萬“大清兵”雲集,而在城中抵抗的,不過是數萬百姓而已。
誰知竟然還是不能攻下!江陰百姓,於絕境之中,打得愈發頑強,最慘烈的一件事,是江陰父老百餘人,披紅掛綵,出城詐降,等去到清軍大營之中,忽然引發隨身暗藏的火藥,炸死官兵數百人之多。
到了第七十九天上,真的打到彈盡糧絕,情知再也守不住了。於是闔城的百姓,簞壺食漿,湧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