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就亂了……就算怪我好了,以後我多陪陪你……〃
所以阿巴亥才會在事發後受寵如故,並掌握了三旗的人馬。
那麼,檢舉阿巴亥與代善私情的幕後主使人,是不是皇太極呢?不是,絕對不是!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皇太極要演的是尤三姐,不是告密的傻大姐。他心裡很清楚,這些齷齪事,他知道,努爾哈赤也知道,明明知道卻裝聾作啞,是因為努爾哈赤忙於殺人放火,不能天天陪在阿巴亥身邊,心裡有愧,所以不會追究她豐富自己情感與心靈的過失……在這種情況下,告密有什麼好處?只能讓努爾哈赤恨死你。
皇太極是讀書之人,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明理。明什麼理呢?就是明白歷史上大凡亂揭別人心理傷疤的人,鐵定都沒一個好下場……連魯迅筆下的阿Q都不允許別人說癩、說亮,因為這就意味著影射他頭頂上的癩疤……更何況努爾哈赤了。
情況就是這樣,這一家子的齷齪事,大家心裡都知道,但都要裝出不知道的樣子,裝得越像,就越成功……人生就是一場戲,就看每一個演員的表演功力了。
所以皇太極是這出戏中唯一獨善其身的人,他決不會挑開膿包和傷疤,在讓別人痛苦的時候,也讓自己付出人生失敗的沉重代價,這事他才不幹。
他不幹,有人幹,至少舉報阿巴亥的小福晉德因澤幹了,可她又為什麼幹出這種事來呢?
這個……她也不是不知道,這種事誰說出來誰倒黴,德因澤後來的下場如何呢?她不是照樣失寵?努爾哈赤更起勁地和阿巴亥膩在一起,根本不理她這個槌子……她之所以憤然舉報,並非是她太過於純情;再純情的女人,跌進這一大窩子怪人中間,也很快變質了……德因澤只不過是一個變質的純情女,明擺著,她是在後宮帥哥爭奪戰中,被阿巴亥拔了個頭籌,獨自享受了大貝勒代善,德因澤氣憤不過,就站出來舉報。
而皇太極,卻成為這一八卦事件的唯一受益者。
第30節:如何讓觀眾入戲(1)
阿巴亥在將大貝勒代善放倒於裙下之時,捎帶腳地也向皇太極丟擲了繡球,一個也不能少,帥哥她都要。但是因為皇太極給自己定的角色是尤三姐,是貞烈不屈的,所以他果斷地拒絕了。
這一次拒絕,是皇太極人生的一次長線投資。就短期來看,這次拒絕為他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唯讓他失去了與絕世美女阿巴亥的床笫之歡,而且他的公然拒絕,一下子讓他成為了刺蝟堆裡的兔子,太惹眼了,鐵定要飽受眾妃子們的攻訐。萬一搞得不好,被誰設個圈套,或者是在努爾哈赤那裡下點眼藥,那他就死定了。
所以他才讀書。就蹲在努爾哈赤的屁股後面讀書,這讓別人想栽贓他也找不到機會,最多說他是個書呆子罷了。
讀書啊,也是人生避禍的一大法門。這個讀書的效果就是,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的私情曝光,而皇太極卻因為勇拒不倫之戀,成為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先進模範。
以德服人這出戏,皇太極成功地演好了。下一場,就是請君入甕了。
如何讓觀眾入戲
要想請君入甕,就得繼續以德服人。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將對自己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推而廣之,應用到自己的政敵身上,說白了就是要讓觀眾入戲,讓他們從觀眾成為看戲的傻子。
先說皇太極的幾個對手,頭一個是阿巴亥。由於她擁有絕世美貌,雖然和大貝勒代善的事發,卻成功地取得了老頭努爾哈赤的原諒,有驚無險地過關。
阿巴亥過了關,那大貝勒代善可就慘了。這又是個什麼道理呢?
因為努爾哈赤總得找個人瀉火啊,本來阿巴亥是當事人,修理她是名正言順的,但是努爾哈赤捨不得啊,美貌女人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