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是我的私人住宅,神聖不可侵犯,請你們立刻出去!”
“我們是fbi禁酒探員,請你接受搜查!”
來人亮出身份證明。
禿頂中年臉色微變,小聲咒罵道:“這幫該死的狗崽子!”
fbi剛剛成立的時候,只不過是隸屬於司法部的小角色。但因為禁酒令,這個組織被催生為龐然大物,他們可以無視憲法,以禁酒的名義隨意闖入私人領地。
直到最後,fbi成長為連美國總統都談之色變的勐虎。
“這是什麼?”fbi禁酒探員指著葡萄磚問。
亨利幫忙解釋道:“這是葡萄磚,一種極具營養的乾果食品。”
禿頂中年附和說:“對,我非常喜歡吃乾果,特別是葡萄,那味道真是太美妙了。”
fbi探員自然清楚其中貓膩,但法律的漏洞人人可鑽,他們對此也無能為力。當下對葡萄磚不管不顧,開始搜查這家人的地下室和車庫,最後從壁櫥裡找出幾瓶果酒。
fbi探員立即開出1000美元的罰單,禿頂中年則據理力爭,跟這些探員討論禁酒法令,引經據典地證明自己沒有違法。
好吧,最後是花100美元賄賂探員,雙方皆大歡喜100美元,足夠此時的美國普通工人工作兩個半月了。
而做成生意的亨利,則飛快地跑進股票交易所,把今天賺的錢大部分換成股票,只留下少數生活開支以備不時之需。
1927年的美國,製造業形式不斷下滑,失業人數連創新高,但股市卻如火如荼。到1928年初,股市已經瘋狂了,甚至連鄉村小鎮裡不識字的農婦,都整天談論著股票。
亨利這幾年靠販賣酒類相關產品,已經賺足上千美金,陸陸續續都投進了股市當中。如果這些錢變現取出,大概有5000多美金,足足翻了五倍有餘。
亨利打算再過一年,他就拿這些錢做啟動資金,建個小廠專門生產葡萄磚,重整家族釀造事業。
給母親和弟弟妹妹買了些麵包,亨利又扭頭走進一家書店,問店員道:“有新書嗎?”
店員殷勤地介紹說:“元旦這天有十多本新書出版,請跟我來!”
亨利喜歡讀書,他本來的理想是做一名學者,尤其愛好地理、史和文學,可惜為了養家他不得不當推銷員,把自制的葡萄磚賣給廣大守法客戶。
“咦,詹姆斯卡貝卡的《銀馬》,不是一年多以前就出版過嗎?”亨利指著一本新書問。
店員解釋道:“這次出版的精裝修訂版,而且新加入了幾篇小故事。”
“是嗎?那我一定要讀讀。”亨利笑著說道。
從1919年到1939年,是美國文學的黃金年代。這20年間,美國一共出現七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住,其中包括五位小說家、一位詩人和一位劇作家。
美國的國民也喜歡買書讀書,特別是20年代,因為社會蓬勃發展,中產階級大量增多,底層平民的識字率和存款也在不斷提高,美國出版界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興盛的出版市場,甚至提高了出版商的道德思維。
尤其是那些大型出版社,認為圖書是一種特殊物品,具有公共價值,好的圖書應以智性價值、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尊。他們把出版圖書奉為“觀念的行業”和“紳士的生意”,觀念的先導性是圖書的靈魂。
有時候發現一本好書,大型出版社甚至寧願不賺錢,也要瘋狂地去推廣發行,他們堅信讓讀者接觸真正的好書才是出版的使命。正因如此,這個年代美國圖書出版行業的年利潤率只有3%到4%,甚至低於銀行存款利息,但出版商們仍然樂在其中。
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才開始轉變,那時的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