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稱為國內第一部長篇室內劇是有原因的,它的絕大部分劇情都發生在室內。
不是劇組不想拍外景,而是拍外景要花錢,租場地、開車、工作人員的食宿都是開銷。
但那時候的人工作認真,即便條件再艱苦,也會想方設法的做到最好。
舉個例子,觀眾在現在的電視劇裡時常會看到穿幫的鏡頭,史劇裡都能出現簡體字和電子手錶,可在那些老電視劇裡就很難找到類似的鏡頭。
這是一個創作態度的問題。
如今要拍《渴望》的電影,資金充裕了,更不能馬虎大意,要精益求精才行。
除了場景的搭建,演員的心態同樣發生了變化。
《渴望》的熱播的確捧紅了一批演員,像張凱莉和李雪建都早已成名成腕,不過劇中其他演員的命運則不大相同。
比如扮演王滬生的演員,王滬生這個角色不討人喜歡,播出的時候被觀眾痛罵。
他後來雖然還在演戲,卻一直不溫不火。
也有人離開了演藝圈,去過自己的生活,十年後大家再次相聚,繼續扮演過去的角色,要說心態上還能保持平衡那是假話。
看看各人的片酬就知道了。
張凱莉出演《渴望》的時候是一百二十塊一集,演了半年戲總共到手的也就幾千塊錢,如今拍電影版本拿到了八十萬的片酬。
其他二三線的演員只能拿到十萬或者二十萬的片酬。
以前演員的片酬差距很小,一集也就差個十幾塊的樣子,現在則是越來越大了。
金錢雖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可也是標準之一,這就造成了演員心態上的異樣。
老演員經的多,不太在乎這個,能夠泰然處之,青年演員就沒有那麼的淡定了。
他們或者自卑,或者自負,或者帶著一點的不甘心。
這種情緒難免帶入到表演之中,讓表演不夠真誠自然。
林曉玲注意到這種情況,和演員交談過,效果不大,說到底,這是人心的問題。
要麼繼續做思想工作,要麼演員自己進行調整,想通了就行了。
林子軒沒有太好的辦法,這就是用原班人馬拍攝續集的難處,一旦換了演員,觀眾就找不到懷舊的感覺了。
想要原汁原味,就只能克服眼前的困難。
不過這部戲裡還是有不少新加盟的演員,比如劉小芳的扮演者。
劉小芳是劉慧芳收養的孩子,在電視劇裡,小芳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卻由於一場意外身體癱瘓,最後經過醫治,恢復了健康。
劇中的這個角色曾經讓無數觀眾感動落淚。
看著那麼乖巧的孩子遭受生活的折磨,誰能忍心呢。
劉小芳原本的扮演者不願意出演,經過試鏡選了一位叫做高園園的女演員。
高園園出身廣告圈,拍過不少商業廣告。
尤其是一款口香糖廣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或許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不過給人的印象還不錯,有種鄰家女孩的小清新。
高園園這兩年進入演藝圈發展,拍了幾部影視劇,反響一般。
《渴望》續集無疑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劇組發出試鏡通知後,立刻就有很多年輕的女演員前來試鏡。
對於她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劉小芳這個角色是京城人,年齡在二十歲上下,正在上大學,性格上溫柔開朗,她代表著新時代的年輕人,有理想和文化。
高園園透過試鏡獲得了這個角色,她比較符合女學生的清純形象。
張凱莉和高園園在影片中飾演一對關係複雜的母女,有不少的對手戲。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