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1頁

胡安國面對眾人的疑惑,只要知道的一律解惑,還會提出自己的觀點,眾人大為讚揚。並非恭維之詞,乃是被胡安國的學識折服了。正因如此,眾人之前還較為陌生,也漸漸的熟悉起來。

雖然王槐較為年輕,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一番談論後,眾人對他的印象也格外清晰,對他的學識也是非常讚賞。原本還有疑惑的人,在這一刻也信服了。接著,王槐針對自己今日遇到的事情說出來自己的一番道理,重點讚揚了趙構的行為,認為此乃讀書人的典範。

胡安國等人聽聞王槐所說的事情,皆是震驚不已,他不曾想到讀書人中有這樣的敗類,而這些事情原本不必像胡安國稟報的。畢竟,胡安國乃是臨時派遣,而他只需要回京稟報就好。

&ldo;此人到底是何人?&rdo;胡安國聽聞王槐的提醒,才想起今日見到的那位年輕人,還有他身邊的王管家。

其實,王管家與胡安國是認識,不僅僅認識,更是見過數面。只不過他們二人並未有任何交集倒是真的。王管家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見過胡安國,那個時候胡安國剛剛辭官。

由於皇上對胡安國非常倚重,卻又不願意接受官職,王管家這才親自出面。另外,與王管家一同前來的還有趙似。雖然那個時候趙似在眾人面前都&l;死了&r;,不過趙似之前也與胡安國交好。

胡安國不是武人,卻得到趙似的敬重,那是因為他確有真才實學。趙似還邀請過胡安國來到府中作客,那個時候趙有恭也曾經見過此人,還受到胡安國的教導,不過也是數日罷了。

正因如此,王管家來到衡陽胡安國居住的地方,暗中觀察發現,他的確是不願做官,又與他有數面之緣。王管家有意接近,這一來二去,二人還熟悉起來了,胡安國也不是糊塗之人,他看得出王管家來此地的目的,便開門見山地道出自己的原因。

王管家與他相處一段時日後,也被胡安國的學識折服,決定幫他一幫。那個時候,趙似也親來了。不過他一直隱身於暗處,也正是王管家與趙似二人的幫助,宋徽宗趙佶才沒有繼續強迫胡安國出山。

他們二人十年未曾相見,王管家離去後便再也沒有回去過,自此以後胡安國便沒有接到皇上的聖旨,他知道是王管家幫忙了,卻不知趙似在其中的作用。畢竟,那個時候的趙似不在了,故而這個恩惠一直記在心裡。若非這十年來沒有任何人打擾他的清淨,胡安國也不會安心地研究《春秋》。

胡安國原本以為自己就這樣過著平靜的日子了,不會再與朝廷有任何牽扯了。沒想到前些日子,突然而來的一位貴客,驚擾了他的平靜,讓他有些受寵若驚外,還有些詫異,待那人表露身份以及來意後,胡安國只得答允下來,也算是報答這十年來清靜的恩惠;再說他對於學政方面的事情不遺餘力,也就半推半就的答應了。

第372章 投其所好

胡安國因母親意外去世,遠在成都府任職的他,急匆匆的回到家鄉,待他抵達時,母親已經過世。身為家中唯一的男丁,父親也早早去世,母親也走了,獨留下他一人。

回鄉奔喪的胡安國在家中守孝兩年,第三年宋徽宗便傳下聖旨讓他離家會京赴任。有感於母親病逝,自己常年在外,尚未盡孝道,故而胡安國思前想後決定不願入朝為官。

宋徽宗見胡安國乃是孝子,便準許他留在衡陽任職,然他仍然不予接受,依然稱病拒不赴任,辭官之心昭然若揭。但是,宋徽宗期盼胡安國出山相助於自己,屢次傳下聖旨,他仍然不予理會。

&ldo;這個胡匹夫,當真不識好歹!&rdo;趙佶見胡安國屢次不願答應做官,氣得破口大罵:&ldo;說什麼武夷先生,朕看是武夷老匹夫才是,要是再不答允,朕便斬了他,看他如何恃才自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