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我這樣做,每當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我們父子倆就會圍著整個房間跑來跑去。
但有一次,我看兒子躺在床上,便過去給他撓癢癢。那天兒子也許不高興,他沒有像平時那樣“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腳。
我被兒子的反應驚呆了,但我並沒有衝他發脾氣或指責他,而是平靜地對他說:“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我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你能遵守這樣的規則嗎?”
兒子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因為我看到他在點頭。
我們都知道,男孩是講究規則的動物。如果在進入新的團體之前,他們不瞭解這個團體的規則,那男孩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養育男孩,父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4)
其實,父親與男孩相處的過程,就是向他們傳輸各種基礎規則的過程。受體內睪丸素的影響,任何一個男孩都可以被稱為“破壞大王”、“帶有攻擊性的機器”等,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聽之任之,任其發展,那男孩真的會變成人見人怕的破壞性“機器”;但如果家長對他們的這種破壞性和攻擊性進行強行壓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慾望和創造慾望就會逐漸泯滅。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他們規則是什麼,讓他們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就拿上面的事例來說,父親喜歡與男孩在一起打鬧,他告訴了男孩打鬧的規則——不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但打鬧必須是有身體接觸的,因此,這個男孩以後再與別人打鬧時,就會自覺把握自己與別人身體接觸的“度”。
其實,在這一過程中,男孩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技巧,還有自控力,他們開始學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看到這裡,也許有家長會問:“‘規則’,媽媽也可以教他們,難道只有爸爸教才會有效嗎?”
我們都知道,母愛是完全不同於父愛的,母親的愛會讓男孩陶醉其中,只想享受這種溫暖,而不去思考別的問題。而且在大多數男孩的心目中,母親只擅長做日常家務,她們並不擅長制定規則,所以男孩常常會對母親制定的規則持懷疑的態度。
但當男孩與父親相處時就完全不同,他可以和父親打鬧,但他絕不敢在父親面前胡鬧。所以,父親的威嚴讓父親所制定的規則也具有了可信度。
大多數的家庭常常因為男孩的破壞性和攻擊性而發生矛盾,例如,男孩不小心把家裡的古董花瓶打碎了,媽媽會對男孩大發脾氣;又如,男孩把家裡的小鬧鐘弄成了“啞巴”,害得爸爸上班遲到。
但在父親懂得制定規則的家庭中,這些“鬧劇”出現的機率卻很低。
一位父親為全家人制定了這樣一條規則:
每週的週六晚飯後為“真理時間”,全家人聚在一起,可以自由說出自己心中的“真理”。
例如,在一次“真理時間”中,媽媽是這樣說的:“兒子的那些破壞行為總是讓我抓狂,我剛收拾乾淨了客廳,他沒一會兒又把它搞亂了;我剛告訴了他,不要把杯子打碎,他就不小心把杯子摔在地上;更可恨的是,他把我最喜歡的那塊手錶給拆了!”
而兒子是這樣說的:“媽媽總是說我是‘破壞大王’,我討厭這個稱呼,所以,每當媽媽這樣稱呼我時,我就故意搞破壞。我希望媽媽以後能給我一個我喜歡的稱呼,如帥小子、小英雄等,這些我都喜歡。”
自從家裡有了這個“真理時間”之後,家庭成員之間幾乎就不再發生矛盾了。
作為家長,我們知道,與女孩相比,男孩的“嘴”笨多了,他們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確切來說,他們是不知道該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