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艦隊的將領們,大多有留洋英國的經歷,這個,能不能彌補福建船政學堂之不足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留洋英國”是怎麼回事。
朝廷自船政學堂第一、二期畢業生中,挑選了十二人,以首期海軍留學生身份赴英,擬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其中透過入學考試、並順利畢業的只有六人;其餘六人,三人考試失敗,以“上艦實習”結束學業;餘下劉步蟾、林泰曾、蔣超英三人,連入學考試都未參加,亦僅以“上艦實習”結束學業。
詭異的是,留學生監督官李鳳苞向朝廷奏報成績的時候,劉、林、蔣三個卻全入“甲等”;透過入學考試並順利畢業的林永升,竟然被打入最末的“丙等”。
這十二人回國後,李鴻章用了其中九人,做了北洋艦隊的管帶,其中,劉步蟾、林泰曾兩個,日後升任艦隊之左、右翼總兵,掌握艦隊實權。
關卓凡認為,毫不客氣地說,大東溝海戰之敗,在這十二人“畢業”于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之時,便已註定了。
北洋艦隊打不過聯合艦隊,原因不在資金,不在裝備,而在人事。
兩個字:無能。
北洋海軍並不缺錢,後期裝備沒有更新,不是因為誰誰挪用了海軍軍費,而是北洋認為“自守有餘”,早已沒有了更新換代的動力。不然,真以為幾千萬銀子身家的李鴻章找不來這筆錢?
總是被人拿出來說事的速射炮更是扯淡。北洋的大炮鉅艦才是海軍發展的主流,日本人是因為買不起這麼大噸位的軍艦,才用速射炮來彌補不足。敵人的發炮速度確實比你快,可你一炮頂敵人好多炮呀!問題是,你為什麼打不中敵人?
看看劉步蟾、林泰曾兩位總兵的表現。
“定遠”艦上,劉步蟾違反最基本的戰術規範,兩軍距離尚遠,便下令提前發炮——作為艦隊指揮,這是不可容忍的錯誤;“鎮遠”艦上,林泰曾從頭至尾,不曾出現在艦長的崗位上,全靠副手楊用霖指揮——等於擅離職守。
舉止失措,草包底子,暴露無遺。
大東溝敗績後,北洋艦隊自旅順撤回威海衛。入港時,“鎮遠”艦觸礁,失去作戰能力——不曉得林曾泰這個艦長是怎麼當的?
林曾泰乃引咎自盡。
其後威海衛之戰,“定遠”艦中魚雷擱淺,充“水炮臺”用。數日後,彈藥耗盡,劉步蟾自盡。
劉步蟾、林泰曾的悲壯結局,證明他們都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但這並不能減輕因為他們的無能而對國家造成的傷害。
*RS
第一一五章 我要辦真正的軍校
沈葆楨“閩人辦閩事”,不但沒把事情辦好,還間接地把北洋艦隊變成了“福建幫”。劉步蟾、林曾泰這班福州船政學堂出身的閩籍將領,拉幫結派,一面架空提督丁汝昌,一面排斥艦隊“總查”琅威理。
琅威理是英國人,賞提督銜,總責北洋艦隊訓練。這是一個有真本事的,卻因性格剛烈,治軍嚴明,閩籍官佐素以之為苦。矛盾累積,終於爆發了“撤旗事件”。
1890年初,北洋艦隊泊香港過冬。2月24日,提督丁汝昌率一部出巡南海;3月6日,右翼總兵劉步蟾突然下令降提督旗,升總兵旗,以宣示代行指揮艦隊。
琅威理質問劉步蟾,丁提督雖然不在香港,但我這個“副提督”還在艦隊裡,怎麼可以降提督旗?二人爭執不下,官司打到李鴻章面前。李中堂說,北洋艦隊哪有什麼“副提督”啊?言下之意自然是支援劉總兵。
朗總查大怒,憤然去職歸國。
英國政府也很惱火,拒絕李鴻章另聘英人擔任海軍顧問的請求,並撤回旅順港顧問諾加,同時宣佈,不再接受中國海軍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