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不僅少見地行握手禮,而且對每一個國家的認識,精準而到位,即使是總理事務衙門專事外交的司官,也不可能有這樣全面的見識,如果再考慮到他的年齡和閱歷,恐怕只有用“神奇”這個詞,才能夠解釋了。
這樣一來,對關卓凡的估值就很容易做出了。這個人,既得內廷寵信,又有軍機處的支援,既能帶兵打仗,又有民政上的歷練,既是旗人,又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世界各國均有頗深的認識,自然也是洋務上的幹才……
這個人的前途不可限量。
*(未完待續。。)
第五十七章 華人巡捕
這一次會面,相當圓滿,因為是第一次相見,所以雙方都保持著一定的剋制,並沒有什麼太棘手的要求提出來。相反,在對待太平天國的問題上,達成了更多的一致,一是決定加強對金陵方面的武器禁運,向洋商申明:不論在任何地方,一旦被官軍查獲要走私給長毛的軍械,則被沒收之後,領事不承擔追討的責任。二是決定如果李秀成要替兒子報仇,再攻上海,則仍按原來“中外會防局”議定的條款,聯合抗擊。
會面結束,東大廳裡的各國領事和隨員便紛紛告辭離開,但關卓凡卻還不能走,在飯店的西大廳,還有另一場會見要參加——
在上海的租界內,除了領事團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權力機構,叫做“工部局”。領事團是代表官方,而“工部局”則是由全體租地人選舉出來的一個自治機構,不歸領事團管。事實上,租界的市政和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依靠後者來進行,這由工部局的英文名稱便可以看得出來——上海市政委員會。
此刻等候在西大廳裡的,是工部局的七位董事,關卓凡仍由吳煦和楊坊陪著,跟他們見了面。這一次,卻不用象剛才那麼正式和拘謹,一來是因為工部局本身更多代表的是洋商的利益,不算是官方會談,二來是因為七位董事之中,有熟人。
工部局的“總董”,是英國人麥都思,正是利賓在墨海印書館時期的老師。他是個教士。也是個漢學家。雖然不曾見過關卓凡。但從利賓口中已經聽了太多的溢美之詞,因此算是“神交已久”。在攻打川沙時被砍斷了一隻手的劉玉林,也是由麥都思安排在自己創辦的教會醫院裡面醫治。
另一位熟人,則是金能亨,在關卓凡看來,這個不僅算是熟人,簡直可以算是內線了。
然而氣氛雖然輕鬆,但談起事情來。卻又比領事團要認真得多,有什麼說什麼,就連金能亨,居然也是一板一眼,完全不像是個“內線”的樣子。
第一件事是厘捐。工部局對於軒軍將要開徵的這個稅,表示出相當的疑慮。
“我們在海關上已經交過關稅了,還有‘歸公’、‘行用’這些雜項,也都一併交過了,現在又要收厘稅,負擔很重!”
話是沒有錯。不過關卓凡已經想好了理由來抵擋:“厘捐也不是隻針對洋商!而且厘捐的錢,是用來給華爾的洋槍隊做兵費。保護上海。彼此都有責任,原來的兵費,洋商沒有出過,全靠上海計程車紳來募集。現在讓他們交一點,我看沒有什麼不應該的。”
這個理由站得住腳,董事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算是勉強同意了,不過接下來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
“工部局的財政狀況很不好,已經透支了一千八百元。”麥都思認真地說,“巡捕房的薪水,這幾個月都是發的半薪。所以要請關藩臺做主,從上海縣或者吳道臺那裡,把原來答應過的每月五百元津貼,如數撥過來。”
吳煦聽了這話,臉現尷尬,心中大罵道:“死洋鬼子,前一刻還在談幾十萬兩銀子的事,一轉眼怎麼就忽然說起這個幾百元的事來了?”
關卓凡見了吳煦的樣子,知道是確有其事,心中也覺得好笑:租界裡的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