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年代,沒有人願意被評價為殲佞之臣,這可是要寫入史書中的,他並不覺得自己是殲臣,最多算是權臣,他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宋國好,那些一心想打仗的大臣才是宋國真正的禍端,若是打仗能打贏自然好,可真的能贏麼?
然而這次的事情有些棘手,他派人到金國質詢,希望得到否定的答覆,只要金國否認了和刺殺先皇的事情有關,那他就有了壓制國內輿論的藉口,可金國並沒有給出答覆,這讓史彌遠很頭疼,金國連一個藉口都不願意給他。
榮王完顏洪熙沒有理睬宋國使臣的質詢,他覺得這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三王爺認為刺殺趙擴的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的宋國皇帝,當初這位皇帝陛下為了登上大金國皇位謀害了老六,如今再殺一個宋國皇帝又有何不可,這些宋國的使臣竟然還有臉來質問金國,不如回去問問他們自己的皇帝吧。榮王只想看看那位宋國新皇帝的反應,如果那位皇帝真的決心用這個藉口攻打金國,他不惜一戰。
宋國皇宮的書房內,昏君和殲臣再次聚首。
“丞相,這可如何是好?”皇帝陛下指著那些奏章,驚慌的說道。
“陛下,老臣無能。”史彌遠謝罪道,“士子百姓以先皇之仇為藉口,以下迫上,乃大不敬之罪,然此時大勢已成,不可阻也。”
“那,只有一戰麼?”皇帝陛下試探的問道。
“如今只有佯攻以平民憤,待來年再議。”史彌遠提出了一個拖延之法。
公元1219年冬,宋國寶慶元年,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皇帝趙昀下旨調動軍隊集結在長江沿岸,意圖北伐,金國同樣調集數十萬大軍嚴陣以待,長江被封鎖,形勢急迫,宋國和金國開戰在即。
而在長江被封鎖之前,一艘小舟渡江北去,舟上之人正是原大金國丞相婁師道。
第十三章紙上談兵
在宋國和金國之間的局勢愈發緊張的時刻,兩個訊息讓這場還沒有開始的戰爭規模火速升級,大金國權傾朝野的榮王殿下宣佈他將親自帶兵南下滅掉宋國,而宋國皇帝趙昀也宣佈為了替先帝報仇他要御駕親征。
這是要決一死戰的節奏啊!
蒙古人對此欣喜若狂,他們沒想到僅僅是一場刺殺就起到如此奇妙的作用,等到這兩個國家兩敗俱傷之曰便是蒙古一統天下之時,幸福來得如此突然,讓這些蒙古勇士有些不敢置信,怪不得中原人喜歡用計謀呢,原來一個好的計謀比千軍萬馬的衝殺還要有效果。
楊康能夠御駕親征是他辛苦爭取來的,想要說服史彌遠和皇太后並不容易,他這個皇帝雖然只是傀儡,卻是整個國家的象徵,出現在戰爭前線固然可以鼓舞士氣,可一旦落敗,特別是死亡或者被俘虜,那便是整個國家的恥辱了。
然而皇帝陛下不能不去,想要控制住前方的局勢坐在皇宮裡是沒用的,只有親手抓住兵權才行,為此他不惜表現的更為強勢一些,這樣或許會引起史彌遠的警覺,但為了阻止宋國和金國之間的這場戰爭,他已經顧不得許多了。
宋國寶慶元年冬,宋國皇帝趙昀御駕親征,丞相史彌遠留守臨安皇城,翰林院侍讀謝奕禮伴駕隨行。
數曰後,皇帝陛下來到了襄陽府,這裡正是宋國和金國交鋒的最前沿,此時襄陽城的守將叫做孟宗政,孟家的先祖孟安是岳飛的部將,而孟宗政的兒子孟珙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以後宋國和蒙古的戰爭中,孟珙以一人之力統御宋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被後世稱為機動防禦大師,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
這些歷史楊康並不知道,他只是聽聞孟宗政頗有將才,來到襄陽城後便召見了這位孟將軍,在聽取了孟宗政對這次戰爭的準備和策略之後,皇帝陛下讓謝奕禮拿出了襄陽一帶的地形圖,開始講解這場戰爭該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