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縣為迎接省人大視察組準備的參觀點有兩套方案,其首選的參觀點是在長坪鄉的黃家村。之所以選中這個地點,是因為這裡也靠近棲鳳嶺的山腳下,但這塊地方不像前嶺和高嶺鄉那邊地勢起伏過大,而是相對平緩一些。離村子不遠,有一塊樹木稀疏但青草茂盛的草甸,那兒是放牧羊群的極理想的地方。如果把一大群羊散放在這裡,不僅羊兒可以盡情地吃草,放牧的人也不用擔心羊群走失,遠遠地就可以看清楚羊的情況。要是有人前來參觀的話,也是非常方便。遠望,參觀者可以對羊群一覽無餘,盡情欣賞所謂“牧場風光”,近看,則可以走到羊群中間,拍照也好,幹啥也好,沒有遮攔,也不用辛苦爬坡什麼的,免除遭遇危險之虞。這樣一個好的“現場”幾乎就是專門為迎接檢查而天造地設的,其它村子再難找到這樣一塊好的地方了。不過,視察組前來畢竟不單是為了欣賞風光,更是要考察農戶的,所以,又讓黃家村的支部書記黃福昌尋找一戶符合條件的農戶作為具體的參觀點。按照鄉里李新民書記轉達的幾個條件,黃福昌把全村的農戶排了一遍,覺得沒有一戶人家完全符合這幾條標準,甚至大體符合的也沒有。但李書記說了,縣裡定的參觀點就在黃家村,所以必須從這裡挑選出合適的農戶來。於是黃福昌只好矮子裡面拔高子,從村裡農戶中勉強挑選了幾戶人家作為候選。經過上面考察後,選定了一個叫黃國魁的農民作為參觀物件。雖說黃家村報上來的幾個人都不那麼符合條件,但比較起來,上面認為黃國魁條件相對要更好一些。首先,在養羊工程的初期,黃國魁是在全村乃至全縣首先貸款買羊的農戶。在動員村民貸款買羊的時候,村裡說了,貸款的錢由鄉、村兩級擔保,黃國魁正想著法子要蓋一幢新房子,手頭缺錢,便大著膽子貸了一筆款。由於是最早貸款的農戶,鄉信用社便看鄉政府的眼色,由著他多貸了好些錢。他用這筆錢買了十幾頭羊,剩下的則買了磚頭水泥,再加上原先不知哪兒攢下的錢,很快就連新房也蓋起來了。縣委報道組的人到長坪鄉採訪養羊工程,李新民書記搜腸刮肚地想到了黃國魁這個人,便將他推介給報道員,那個報道員只是和黃國魁見了一面,聊了幾句天,回去很快就寫出一篇報道,把黃國魁說成是東陽縣農民當中第一個敢吃螃蟹,最早積極貫徹縣委精神,打破舊習慣,敢於闖新路的農村帶頭致富的能人。以後,那個報道員又將黃國魁的“事蹟”改寫成一篇通訊,說他依靠養羊不但脫離了貧困,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蓋起了新房。這篇通訊不僅縣電視臺播了,而且在《河陽日報》上刊登了,不久,省報上也將它登了出來。就在省報登出黃國魁養羊致富的通訊時,黃國魁(當然不僅是黃國魁,更包括整個黃家村)家裡養的羊不是多了,而是日漸減少,從開初的十幾只到只剩下七、八隻,現在更僅剩四、五隻羊了。四、五隻羊,對於一個養羊專業戶來說是太少了。可是,黃家村差不多很多人家家裡的羊都不過如此,其它鄉鎮的情形也差不多少。黃國魁之比別人顯得更強一點的地方是,他膽子大,口齒靈活,腦子轉彎快,在任何場面都不會怯場。儘管他說話偶爾有不太著邊的時候,但當初為了貸款,他曾仔細研究過縣委、縣政府的有關檔案,對縣裡這方面的政策,至今說起來仍頭頭是道。他家那幢新房子是去年才蓋的,雖說不是太氣派,但也看得過去,在村裡比較起來,有那麼點鶴立雞群的味道。沿著這條線索一思考,將黃國魁作為迎接視察和參觀的定點物件再合適不過了。眼下的問題是,無論從養羊數還是從他的實際生活水準來看,作為一個先進典型,顯然還差得很遠,那就不能不採用包裝的方式了。對黃國魁進行包裝的方案,縣裡的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過幾次,最後歸納成比較理想的辦法,就是:等到省里人大視察組來的時候,將他們參觀的時間安排在上午十點鐘以後。在此之前,村幹部將黃家村全村的羊都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