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李泰兩敗俱傷,李恪無疑是最為優秀的後備人選,也許在李世民如今就是這般打算。

鄭麗琬那番三國東吳舊事的分析並非全無道理,如今的格局也相似,所以吳王李恪雖不離了長安,卻始終在漩渦之中。

仔細算起來,吳王李恪才是李治最為強勁的對手,有英武的老三在,李世民很可能忽略相對年幼的幼子。

記得史書曾有記載,立李治為皇太子後,李世民曾有反悔,一度想要改立李恪為太子。但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只好作罷。

也正是因此,為李恪埋下了殺身之禍,永徽四年借高陽公主謀反一案,順道將李恪牽連其中,然後送命。

就連後世偉/人也曾有過評價。李恪乃英物,李治蠢物,認為李世民不該偏聽長孫無忌之言堅持立李治。

從繼承人的角度來講,李恪或許確實比李治優秀些,但李治也並非一塌糊塗,朽木不可雕也。

在歷史上。前有唐太宗,後有武女皇兩位鼎鼎大名的皇帝,以至於夾在其中的唐高宗李治顯得黯淡。

其實也不然,李治還是有些能耐和本事的,畢竟的唐高宗時期,唐朝的國力是在不斷上升,疆域也在擴大,算得上國富民強,只可惜出了一個武則天。以至於讓李治政治生涯留下汙點。

而今武二娘子並未入宮,如果不再出現武女皇,李治的帝王生涯和後世清名會不會有所改變呢?何況因為謝逸的介入,李治的風疾因素得到了很好控制,應該不會再出現眼疾,是完全可以自主理政的。

所以李治並不比李恪差多少,尤其是培養得當的話,會是一個優秀的帝王。只是就此完全扼殺了武女皇出現的可能。對她真的公平嗎?

謝逸在人群中多看了幾眼,看到武二娘子遠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個別樣的疑問來,這個女子的未來當如何安排呢?

另外,如何才能在儲位角逐中勝過李恪呢?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加以培養,提高李治的綜合競爭力是必要的,肯定的,但似乎還不夠。按理說儲位之爭無所不用其極,該想辦法暗中坑害李恪,將這個潛在的最大對手徹底解決。

但李恪給人留下的印象相當正面,是個正直之人,出手暗害非君子所為。

雖說謝逸不敢以君子自詡。但仍舊下不去這個手。更何況李恪曾經先後救過杜惜君、鄭麗琬和自己,謝家可欠了李恪兩份恩情,如果恩將仇報,那可是天理難容。

所以這事,難啊!

對李恪動手這事不能幹,還是想辦法提高李治的競爭力的好,但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也不能幹。

關係到切身利益,不能忙活半天最終便宜了吳王李恪。如果不得已,到時候轉而支援李恪倒也……

剛剛泛起這個念頭,謝逸便連連搖頭,現在想這些有些太早,走一步看一步吧!

現在才貞觀十四年,儲位之爭才剛剛開始,最終的大變故還有很長時間,不著急。

“三郎,你似乎有心事?”鄭麗琬蘭心蕙質,格外細心,自然看出了些許端倪。

牽涉到未卜先知之事,縱然是最親近的妻子,也不能多說,謝逸無可奈何,只好輕輕搖頭。

當然了,就此想要騙過鄭麗琬也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沉吟片刻後輕聲道:“齊王,我是在想齊王……”

“齊王?”

“是,齊王的出身比較特別,他年紀輕輕便領兵駐紮齊州,身邊又有陰家人,萬一慫恿,那可就……”

謝逸悠悠道:“太子不會無緣無故留下齊王詳談,也不知道為什麼,想到此事我總有些許擔心。”

“三郎的擔心想來不無道理。”見識過謝逸的神奇之處後,鄭麗琬對這些看似無端的揣測並不懷疑,相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