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應當不算多吧。( )
三四七、財帛動人心
《大宋時代週刊》被查封之後,這份在大宋行量最多的報紙就成了過眼雲煙。這是士大夫們的底線之一,趙與莒心知肚明,因此並未干涉刑部查抄週刊公署的事情。於是這家大宋最早的報紙壽終正寢,但趙與莒並不願意就此放棄對於報刊的支援,從鄧若水那裡得知他將後事託付給了吳文英之後,趙與莒便將吳文英找來,又將正在試驗新明的文瞳召來,二人與鄧若水都是甚為密切的,聽說有辦法可救鄧若水一命,哪裡有不竭力去做的!
於是,一家新的報紙《大宋日報》新鮮出爐,全部人手、銷售渠道,都是繼承地原來週刊的,如同曾經被查封而改頭換面的《武林秘聞》一般。而第一期日報的頭版頭條,便配上了產生巨大沖擊力的圖片新聞:天子親臨華亭府,迎接滿載而歸的遠洋英雄。
自從文瞳在週刊中使用板畫來圖解新聞之後,各家報紙也都配上了板畫,板畫甚至成為一門新的金石技藝,為一些風雅之士所追崇。但板畫寫意,而此次日報上的畫面卻是寫形,彷彿將當時的情景完全不差地記了下來一般。
這便是照相機的功勞了,這幾年來,大宋的化學展極為迅,溴化銀在幾年前便能於試驗室中提取,趙與莒在流求高等學堂研究所給他的報告中得知此事後,立刻便開始命人著手研究利用溴化銀的見光分解特性來研製照相機。他將整個五十餘人的研究小組都搬到了臨安,為的就是就近指導,而且終於在三年之後,研製出了第一臺可以攜帶的照相機。溴化銀的曝光時間要短,不到兩秒鐘,對於攝影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了。
這個明趙與莒原本想等到更成熟一些再拿出來,畢竟現在的照相機還非常昂貴,一臺的成本就有上千貫之多。但恰恰此時林夕的東勝洲遠征艦隊回到流求,在流求休整時派人來報告。他便想到利用此事來轉移士大夫們地注意力。
趙葵看著門房送來的報紙,報紙上那張大圖片中。雖然只是黑白色,但天子微笑著緊握住林夕手地模樣,還是栩栩如生。他用力擠了擠自己的眼睛。再用心去看,確認確實是天子之後,他喃喃地道了一句:“鬼斧神工。鬼神莫測……”
這是一種全新的圖樣,它所帶來地衝擊。幾乎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即使是趙與莒自己。看到日報上自己的相片時,也不禁端視良久。
“當真是與陛下一模一樣!這……這是哪位國手地妙筆!”
端莊如謝道清。也禁不住失了儀態,在趙與莒面前驚呼道。
“著實了不得……文瞳印影……這是何意?”耿婉問道。
作為這世上第一張正式的新聞圖片。趙與莒當然要向他地妃子們炫耀,因此不僅是謝道清、耿婉。楊妙真與韓妤也在此,眾人無不嘖嘖稱奇,耿婉看得圖片下方的那四個字便問道。
“文瞳是個人,印影便是印下這個影子。”趙與莒笑著解說道。
初時看到“印影”二字而不是攝影,趙與莒有些不適應,但仔細一想,“攝”這字現在可不能亂用,若是被人認為是攝天子魂魄,文瞳立刻又是一樁大罪過。
這世上總有些人,辦好事情比較難,可給別人腳底下絆子背後捅刀子卻是最熟練不過,哪怕他們沒這個心思,心中地暗活兒也會不由自主地施展出來。
趙與莒評估過,經過他十幾年大力推廣義務教育,再加上他有意地引導、助推,現在的大宋,並不只是象剛進工業革命十多年地英國,相反,倒有些象是完成了工業革命、處於憲章運動之前的英國。不過,大宋比英國要強地是,由於官府的努力和讀書地傳統,無論是自耕農還是新興工人當中,識字率都要遠高於英國。
這將奠定大宋將來騰飛的基礎,趙與莒相信,僅憑藉他是這世上義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