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欲動之際,還是唐王秦明這種戰功彪炳的王爺更為能夠震懾四方的宵小。請陛下明鑑。”蔣星明也出列據理力爭。
“要是按照蔣大人的說法,三皇子所在的青州無論是在邊境,還是在治理方面都是建樹頗多,無疑就是最佳的儲君人選。微臣懇請陛下立三皇子為大秦儲君。”吳法通是個急性子,直接就建議文景帝立秦崗為儲君了。
大殿上的人也為這個人的言論整的有點懵,這個時候都是小蝦米們在試探文景帝想法的時候,你倒好直接就讓文景帝立三皇子了。
這下倒好朝堂上炸鍋了,大家都在互相為自己支援的皇子爭取機會,有些人還開始面紅耳赤地指責了起來。
“肅靜!”
文景帝看火候差不多了,看來急著要做皇帝給自己下毒的人,就在這三家之中無疑了!
“朝堂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不將朕放在眼裡了嗎?”
“臣等該死,請陛下責罰!”
“再有下次,重責二十庭杖。”
“謝陛下不罰之恩。”
眾人心裡都在想皇帝還是一樣的仁慈,沒有把這而是庭杖放在心上,畢竟文景帝再歷代的皇帝中是比較講理,比較好相處的皇帝了。
“凌愛卿不在朝中,你二人怎麼看諸位臣工推舉的儲君人選?”文景帝看向李恪和龐鳳翔。
“回稟陛下,微臣認為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乃是大忌,重則動搖國之根本。立長為儲君也是符合皇室的宗法制度和倫理的做法,天下百姓也都是效仿皇室的這一宗法制度行傳承之事。大皇子秦政外放荊州多年,荊州的治理和功績都是有目共睹的。老臣認為立大皇子為儲君無論在禮法還是在功績上都是不二的人選。”
龐鳳翔推舉大皇子是眾人的意料之中的事情,誰讓他是大皇子的外公呢,只要大皇子繼位,他們龐家就會一舉成為大秦除皇室之外最大最有權勢的家族,沒有之一。
“李愛卿有何高論!”
文景帝沒有理會龐鳳翔的話,直接問向李恪。這讓龐鳳翔的心中有點不悅,皇帝這是不給自己面子了啊!
“回稟陛下,微臣認為眾位臣功說的都非常的有道理,正如諸位大臣所說,吾皇乃正值春秋鼎盛之時,立儲又關係到國之根本。微臣也認為不可不慎,不可不察。諸位皇子在其封地都做出了優異的成績,都是大秦不可多得的儲君之才,然大秦的儲君只有一位,實在是難以取捨。”
眾人對於李恪的話,心中都是嗤之以鼻的,你當然是選擇你的女婿秦康啦,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李恪不理會其他人怎麼想的,繼續說道:“既然如此,何不召集八王進京共同輔佐吾皇處理國事,再從其中擇取優異者立為儲君。微臣愚見,還請陛下明鑑!”
這倒是出乎了眾人的意料之外,你不應該推舉秦康為儲君嗎?
“朕生有九子,為何是八王進京?”
“陛下容稟,康逸王就封不足一年,所做功績還不足以與其他諸王相比,如果也入京參與政事,交州又如何處之。再則對於諸王也是有失公允,所以微臣建議康逸王留在封地先處理好交州事務,以後再行考察不遲!”
“嗯,李愛卿所言有理!深得朕意。”
“吾皇聖明。”
李恪直接跪下高呼文景帝聖明的決定,那些大臣被李恪這麼一搞,你要是不附和,那不就是說文景帝不聖明嗎,無奈也只好跪下高呼聖明。
“擬旨,即刻頒下聖旨,讓八王火速進京,三日後到京輔助朕治理國事,不得拖延不得有誤,違者取消立儲資格。”
“吾皇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