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抽屜裡拿出一幅蓋著寺印的黃綢贈我,並用毛筆題寫了他的法號。可惜的是,這件東西兩年後在瀋陽和錢包一起被偷走,因此也忘記了這位大師的法號,只記得有個“寬”字。

後來還知道,和我一起抽籤的朋友在我調入人民日報前大約一個月,回了江西老家,的確是兩手空空走的。看來琅玡寺的籤還真的靈驗。

去年去成都應天寺,我向佛智大師講起這個故事。大師眯起閱盡百年滄桑的一雙慧眼,慢聲細語道:“你塵緣未了,總還要再來走一遭的。”並贈我一幅對聯:“永樂人間知法語,平心佛道了凡情”。

細細回想起來,我每到寺廟,都會有一種回家的親切感,並由心中升起一種難言的歡喜心。這和一般人在寺廟感覺的莊重是非常不同的感覺。

綜上,可能我的確如網友所說,“佛緣至深”吧。

緣是修來的,人與人如此,人與佛同樣如此。有緣,大家相識。但不珍惜,緣也會盡。緣盡了大家就又失散在茫茫人海,縱使相見,亦不再相識。我們一生中,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因此,緣其實是上世因帶來的果。要想緣分不盡,此生的努力很重要。和朋友如此,和佛亦如此。佛緣再深,從此放任,墮入魔道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僅靠佛緣是不能立地成佛的。

阿彌陀佛。2007…03…29

評論:

我看寺廟裡的那些和尚,若是遠離塵世、每日參禪,不如雲遊四海、每日行善,成佛的機率倒還大些。並且若是抱著一心一意成佛的心,未免功利性又太強了些。(小女巫)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天石風采)

覃賢茂點評:

塵世中的緣份總能讓我們心生感嘆和讚美之心,而蕭然兄的這些奇特的佛緣,就更是讓我們豔羨如天上人間。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過,修得今生驚鴻般一瞥的回眸,為什麼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你愛他,他不愛你,你的愛是從去年春天的傍晚開始的,為何不是今年冬日的黎明?”(柏樺《表達》)

關於佛緣(2)

蕭然兄說,緣是上世的因帶來的果。緣在今生,它依然還是一粒最小的種子。緣在今生,要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還需要用真性真情,去澆灌呵護。它只有根置於純潔的靈魂,才能在我們感恩的心中,綻放出純淨的芬芳。如果我們掉之以輕心,委之以凡俗,正如蕭然兄所說,放任自棄,也一樣會墜入魔道。

如果人都做不好,還奢談什麼成佛呢(1)

看看我們周圍,能任勞者有,但能任怨的太少;能助人者有,但能不圖回報的太少。能捨財者有,但能捨己者太少。所以,對於我們今天之凡人,能達到佛前世境界的,估計一億人中難有一個。(提要)

放下名利難,放下自己更難。而能做到心甘情願地放下,則是難上加難。

釋迦牟尼佛前世修行時,一位天人要考驗他修行的成果,於是化做一位婦人在路邊哭泣。釋迦牟尼看到後問其緣故。婦人說:“你又幫不了我,別問了”。釋迦牟尼說:“或許我能幫你呢?”婦人說:“沒有人願意幫助我的,因為我的丈夫病了,需要男人身體的一個部位才能治好他的病,但這個部位對人太寶貴了,沒有人會給我的,而我又是女的,沒有辦法救我丈夫,所以我也不想活了。”釋迦牟尼問:“什麼部位呢?”婦人說:“一粒眼珠子”。

釋迦牟尼聽後想了想,獻出一粒眼珠,自己還有一粒,還可以看東西,而一下子可以救兩條命,於是馬上把自己的左眼珠扣出來,送給婦人:“快拿去給你丈夫治病吧。”婦人說:“你太心急了,沒有聽我把話說完,給我丈夫入藥的必須是男人的右眼,左眼是沒有用的。”釋迦牟尼佛猶豫了一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