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小孩子才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擊敗了大boss,拯救了所有人。”
“當電影結束後,夢……也就醒了。”
當看完這人最後兩段的分析。
影迷們才真正的被驚到了。
他們仔細一思索,發現果然如此。
“臥槽!真的是這樣。”
“整部電影沒有一個人名?”
“男女主角甚至別說名字了,連綽號都沒有?我的天!”
“關鍵是我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太神了吧?”
“還有結尾的那一幕,真的是全家福耶。難道整部電影真的只是小孩子的一場夢?”
“媽呀,簡直超出了我的想象。”
許多人頭皮發麻。
如此一來,更多的人開始了分析這部電影的細節。
沒想到這麼一分析,又有一個重大的元素被髮掘了出來。
還是郭斌,郭斌算是一個頂級聰明的影評人,在看到大家都在分析《功夫》的細節,並且還瞧出不少東西后,他就發現自己遠遠低估了這部電影。
所以他再次進入了電影院,開啟了對《功夫》的二刷、三刷……六七八九十刷!
這一刷。
果然發現重大。
於是幾天後,郭斌再次推出重磅影評:【《功夫》其實是一部悲劇】
這個標題,噱頭就十足。
公認為華夏第一喜劇的電影,你竟然說它是悲劇?你丫胡扯呢?
然而,當眾人看完郭斌的點評,卻全都陷入了沉默。
“雖然這看似一部頌揚功夫的電影,然而體現出來的卻是強者無用。
三大宗師,只能在豬籠寨混飯吃,最後全都死的悽慘。
天殘地缺,即使號稱殺手排行榜第一,也無奈淪落到賣唱的地步,給黑幫賺錢餬口。
強如包租公、包租婆,兩人一社功夫臻至化境,兒子卻慘死在比武臺上,兩人心灰意冷只能隱姓埋名。
哪怕是終極boss火雲邪神,也只是在精神病院混日子。
影片中的所有強者,有一個算一個都食得苦果,強又如何?哪怕強到了巔峰,最終的結局或許就是精神病院。”
“然而最悲劇的卻是:整部電影或許只是小孩子的一場夢,只有在他的夢中,他才解決了壞蛋,維護了自己的正義。但真正的現實生活,他卻依然只是一個被小混混欺負的可憐人,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只能蜷縮在陰暗的角落,偷偷劃開一根火柴,在幻想中實現自己蓋世英雄的夢想,然後孤苦伶仃死去……”
這些分析,直接讓許多人心中大動。
“好像真的是這樣。”
“對啊,裡面的人除了主角,似乎全都沒有好結局。”
“主角結局看似最好的,但其實是最殘酷的,因為最後夢醒了……”
“本來我還在笑,看完影評後笑不出來了。”
“……”
直到這一刻,網友們才算是徹底被《功夫》征服了。
最開始,他們只是在爆笑。
但後來他們才發現,在自己開心大笑的時候,忽略了那麼多的細節。
然而當他們好不容易關注細節的時候,卻發現這部喜劇其實是一部悲劇。
你們懂這種心情的震盪嗎?
當然。
想的這麼深的,都是一些資深影迷。
普通的觀眾,誰想那麼多啊?
開心就好!
看電影不就是圖個樂?想的太深,就變味了。
所以在主流的媒體上,依然充斥著歡快的氣息。
甚至歡快變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