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的最大化和立刻獲得投資回報。由於實施私有化計劃,自來水價格的快速上漲導致第三世界國家的許多人無力支付日常用水的費用。因此,在自來水供應私有化後,這些國家普遍出現疾病,而這些疾病正是由於淡水短缺而導致的不衛生條件所產生的。①
1995年,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撒拉格爾丁(I*ail Serageldin)對未來戰爭作出了一個驚人的預測:“如果本世紀的戰爭是爭奪石油的戰爭,那麼下一世紀的戰爭將是爭奪水資源的戰爭。”*供水自由化的經歷充分證明了薩拉格爾丁嚴肅警告的原因。2000年4月初,*科恰班巴市由於水價問題爆發了騷亂。1999年,在世界銀行的建議和壓力下,這個50萬人的城市同美國柏克德集團的子公司達成了一項長達40年的供水許可協議。但是,柏克德公司立即把水價提高了2~3倍,無視消費者的收入。每月收入不到100美元的家庭被要求每月支付20美元的水費,否則就會被停水。②
水價上漲的幅度讓科恰班巴市人民別無選擇,只能進行強烈的抗議。2000年1月,大*和交通堵塞使科恰班巴市陷入癱瘓。為了安撫抗議者,*政府承諾降低水價,但從未兌現諾言。1月4日,抗議者為了引起政府的關注舉行了和平*。*總統的回應是派遣防暴警察和使用催淚彈,結果導致175人受傷和1人死亡。抗議領導人奧斯卡?奧利維拉(Oscar Olivera)由此得出結論說:“柏克德公司的手指沾滿了科恰班巴人民的鮮血。”③這種悲劇的最終結局是柏克德公司決定放棄投資,但它起訴*政府,要求賠償億美元的損失。④
巴洛認為,水資源問題與其他許多生態和環境問題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全球化。跨國公司向各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取消管制、實施私有化和消除出口貿易壁壘,因而加重了環境問題。為了保持競爭力,世界各國一個接一個地消除了對環境保護的管制,並且降低了稅收。結果,稅收的減少使它們無力為了本國公民的利益來保護水資源和建設基礎設施。巴洛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大規模地濫用和汙染本國的內河,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代價。抽盡地下水和地下河來滿足跨國公司的水需求則是經濟全球化的另一個代價。”①
私有化與水(2)
然而,世界水資源短缺危機卻為跨國公司巨頭提供了獨特的商業機會。事實上,《財富》雜誌預測說:“水是21世紀的石油。”②它認為,目前水工業每年的利潤將近1萬億美元,高於製藥工業,相當於石油工業每年利潤的40%。最吸引跨國公司的是世界只有4%的供水被私有化,因此,退一步說,潛在的利潤是非常巨大的。③
蘇伊士集團是利用了這種商業機會的大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跨國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19世紀開挖蘇伊士運河的建築公司。這家法國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幾家公司合併的產物,2001年改為現名。現在,蘇伊士集團向全世界約億人提供相關的水服務,1999年的銷售額是320億美元,利潤達到15億美元。蘇伊士集團的執行長梅斯特雷(Gerard Mestrallet)說得非常明白:他要向全世界推行一種“征服”哲學。這與過去舊殖民地的蘇伊士公司沒有什麼不同。蘇伊士集團的董事杜林坦言:“我們在這裡賺錢。投資的公司遲早要收回它的投資,這意味著顧客必須為此付錢。”④
由於這種經營哲學,難怪蘇伊士集團的經營記錄令人厭惡和擔憂。這家公司的*和其他不法行為已經記錄在案,並且該公司的經理在法國被指控行賄。⑤英格蘭、馬尼拉和雅加達的水價據說由於私有化而變得過高。在雅加達,居民們聲稱,市政府和蘇伊士集團之間的供水協議既沒有公平對待雅加達市民,也沒有公平對待該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