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要多些愁雲了。”晏殊嘆道。
“末將等無能,教官家操心勞神了。”狄指揮面有愧色,黯然道。
晏殊道:“狄指揮乃範大人手下猛將,軍中素有威名,本官在京師也曾聽聞,為國殺敵流血流汗,何須自責;此次兵敗過不在於將,而在於帥,韓大人跟夏大人的決策有誤啊。”
狄指揮面露悽然之色道:“大人明鑑,想當日韓帥接到西夏軍侵襲渭州的戰報。立即派大將任福率軍出擊。初始西夏軍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直追至西夏境六盤山麓,卻在好水川口遇伏被圍。任福等十六名將領陣亡,士卒慘死一萬餘人。半路碰上數千名死者的家屬。他們哭喊著戰死親人的姓名,祈禱亡魂能跟著韓帥歸來。韓帥亦駐馬掩泣,痛悔不迭。但當初下令追擊的其實不是韓帥,而是夏大人,夏大人是正職,韓大人和範大人都是副職,想來也是無可奈何。”
晏殊皺眉道:“延州之事朝廷本屬意韓、範兩位大人主管軍政,夏大人只是負責後勤之事,為何卻如此荒唐亂出主意。”
狄指揮拱手道:“大人們之間的事情,狄青不敢多言,但末將想,此番戰事失利未必不是好事,這次受範大人委派來京便是來請晏大人幫忙在朝廷上多多進言,西北戰事,我宋軍主力為步兵,西賊之兵卻為騎兵主力,人數亦不在我軍之下,範大人之意應採取積極防禦之策略,而夏大人之主動出擊之策已經被證明是失策的。”
晏殊點頭道:“你家範大人考慮的對啊,步騎跟擅長騎射的西夏兵作戰,實乃以卵擊石之不智之舉。此番不用說,也要上摺子規勸皇上採用範公之策,狄指揮可放心了。”
狄青起身拜倒在地,身邊的兩名親衛也起身拜倒,狄青道:“多謝大人了,如此末將之責便完成了,這便告辭了。”
晏殊愕然道:“為何這般急切?吃了午飯再走不遲。”
狄青道:“延州軍情如火,末將等實不能久留,範大人還在翹首以盼末將的回信,大人的心意末將心領,他日驅除西賊之後,當來叨擾大人。”
晏殊點頭道:“也好,一路小心,替我問候範大人和韓大人。”
狄青道:“末將遵命,這便告辭。”
說罷三人告辭出廳,早有僕役將餵飽精料的戰馬牽過來,又將裝滿乾糧和清水的皮囊布袋搭在馬背上,狄青帶著兩名親衛拱手而別,翻身上馬,頂著炎炎烈日疾馳而去。
第一三七章 斯人獨憔悴
(第三更)
晏殊目送三人的身影消失在熙攘的汴河橋邊,這才回身進府而來,師爺老顧迎上前來道:“老爺,應天府戚山長著人送來信件,放在書房內,老爺可去看看。”
晏殊眼睛一亮道:“哦?書院的信件?來人在何處?”
老顧道:“人在客房歇息,等著老爺回信呢。”
晏殊點頭道:“好生照顧,弄些好飲食讓他吃吃,我這便去看看是何事。”
老顧答應一聲轉身離去,晏殊負手穿過廳堂來到三進,穿過數條雕樑迴廊,徑自來到書房,寬大的桌案上擱著應天府書院山長戚舜賓的來信。
晏殊拆信觀看,卻是一封邀請函,戚舜賓在信中言道,書院秋學開講,新進學子數百,想請晏公抽空書院一行,給諸位學子講一堂課,以激勵後學體恤國恩。
十年前晏殊便曾知應天府,從那時起,晏殊跟應天書院便結下不解之緣,他任應天府尹期間,曾大力推動書院的發展,給予人力財力上的極大支援,而且力邀當世名家前來講學,硬是將一個不溫不火的小書院發展到名列天下四大書院之列,而從此開創天下名師在應天書院講學的先河。
晏殊掩信陷入沉思,心頭湧起一股喜悅之意,身在廟堂之上,晏殊雖是胸襟豁達不拘俗禮之人,但最近內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