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 次要特質是有助於預測個人行為的特定的、個人的特徵。對於食物和衣著的偏好是次要特質的例子。

使用個案研究的方法來檢驗這些獨特的特質。

人格結構作為個體行為的關鍵決定因素,而不是環境條件決定個體行為。

(2)確定普遍的特質維度

卡特爾,人類人格的16因素。

卡特爾將這16因素稱為根源特質,而這一根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格。

艾森克(Hans Egsenck)根據人格測驗的資料推出三個範圍很廣的維度:外向性(內源導向性的或外源導向性的),神經質(情緒穩定的或情緒不穩定的),精神質(善良的、體貼的或有攻擊性的、反社會的)。

(3)五因素模型

人們用來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特質時僅有五個基本的維度,這五個維度是非常寬泛的,在每一個維度中都包含許多特質,這些特質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但又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人格的這五個維度現在被稱為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 外向的:健談的、精力充沛的、果斷的/安靜的、有保留的、害羞的

* 和悅性:由同情心的、善良的、親切的/冷淡的、好爭吵的、殘酷的

* 公正性:有組織的、負責的、謹慎的/馬虎的、輕率的、不負責人的

* 情緒性:穩定的、冷靜的、滿足的/焦慮的、不穩定的、喜怒無常的

* 創造性:由創造性的、聰明的、開放的/簡單的、膚淺的、不聰明的

五因素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描述性的。大五因素的每一個因素都有其本質的遺傳性

3、人格特質和遺傳性

行為遺傳學所研究的是人格特質和行為方式受遺傳影響的程度。

幾乎所有的人格特質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害羞(shyness)可以界定為一種在人際環境中使人感到不舒服和壓抑的狀態,它影響了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和是否能順利達到人生目標。

4、特質能否預測行為?

在不同時間和不同觀察者之間進行的人格評定被發現有一致性,然而,一個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評定卻沒有一致性,這一現象被稱作一致性矛盾(consistency paradox)。

對特定的人和特定情境做出正確描述時,我們會發現行為的一致性。

5、對型別及特質理論的評價

為了尋找行為上的一致,我們需要從個人特點和他周圍環境的心理特徵兩方面進行準確描述。

二、心理動力學理論

強大的內在驅力塑造人格並引發行為——心理動力學的人格理論(psychodynamic personality theories)。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人格的核心是一個人思想中的各種事件(即內心事件,intrasychic events),這些事件是產生行為的動機。

所有的行為都是動機引發的。行為從來不會由隨機和突發事件引起。人類的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原因和一個目的,這種原因和目的能夠透過對思維聯想、夢、錯誤和其他的關於內在情緒的行為線索進行分析而被發現。

(1)驅力和性心理發展

人類行為動機的來源歸因為每個個體內都能找到的心理能量。每個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本能或者驅力,這些本能成為身體器官產生的張力系統。

兩種基本的驅力。其中之一是和自我生存相關的。另一個他稱為性本能,這是一種和性衝動以及物種延續相關的本能。利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