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9章 著書立說

只是看在他是曲梁弟子的份上,照著他說的去做。

玉門關,是一個大小戰爭不斷的地方。

如今哪怕吐蕃內亂,沒有力量來犯,仍然時不時會發生各種衝突。

沙匪、馬賊、小股吐蕃騎兵,這些勢力防不勝防。

邊關,不是太平地帶。

燕錦陽因年紀太小,不能跟隨哥哥和師父去尋母親,心中苦悶,便住在了軍營裡,給傷兵療傷。

剛開始,大夫們不放心他,就連傷病員都不敢讓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瞧病。

但總有人手不夠忙不過來之時,便是燕錦陽大展身手的時候。

沒花多少時間,經過燕錦陽之手的傷病員,總是康復得比其他人好,痊癒得更快。

一個兩個,還能說是巧合。

可大多如此,就能證明是他醫術高明。

醫術跟旁的學問不同,縱然也有論資排輩,但總體來說,醫術好的大夫更受尊敬和追捧。

於是,燕錦陽就擁有了更多機會,和更大的自由。

在京城時,他跟隨曲梁身後所診治的病人以老百姓為主,玉門關更多的則是戰士,受傷也多於生病。

這讓燕錦陽在救治的同時,使命感油然而生。

為了守衛家園、保護百姓而受傷的戰士,他們所受到的痛苦,令人尊敬。

原本,他是為了逃避對母親的思念,後來是真正熱愛上救死扶傷。

每一位傷員痊癒,都帶給他巨大的成就感。

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擬。

當年在馬房裡,目睹新生命的誕生、母馬逝去的一幕,在他的靈魂深處埋下一顆種子。

如今,這一粒種子生根發芽,逐漸枝繁葉茂起來。

燕錦陽沉迷鑽研醫術,日日至深夜,每天都需要燕吉音去尋他,方才肯跟她回家。

時間久了,燕吉音乾脆也參與進來。

治療外傷的消毒流程,就是她作為燕錦陽助手,在觀摩了他給傷員多次治療後,總結出來的規律。

問過燕錦陽後,將這個規律總結出來,在軍營形成規範,進行執行。

老大夫們也樂意。

他們經驗更豐富,見識更多,很明顯感受到,執行了新法子之後,痊癒的傷員更多,不容易生出旁的疫症,需要截肢的傷員數量大大減少。

用現代的醫學術語來解釋,就是傷口不容易發炎化膿,引發細菌感染。

她還將燕錦陽經手的病例都記錄在案,便於將來整理成冊,形成可流傳的醫書。

在京城,無論是太醫還是開醫館的大夫,只要是有病人來求診,都會寫下相應的脈案。

不只是為了下次治病時方便查閱,更是為了備著官府查閱。

但軍營裡就不一樣了。

一場戰鬥下來,傷員激增。

忙著搶救都來不及,哪有那個功夫記錄?

大夫是稀缺資源,在邊塞能識文斷字的人更少,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們去做。

因此,哪怕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明顯的缺點,卻只好聽之任之,沒有人能真正去做這件事。

燕吉音看見後,就當仁不讓地承擔起這份責任。

她是長公主府上四姑娘,當她決定要去做這件事,贏得了從上到下的尊敬。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既然下決心要做成這件事,改變多年的無奈陋習,燕吉音就沒打算小打小鬧。

跟在母親身邊,讓她懂得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長,要懂得知人善任,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更懂得要善於利用資源,團隊作戰比單打獨鬥更具效率。

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