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左彥當然要求褚飛燕率領大軍繼續前進。但褚飛燕不願意。
今年夏天在常山,他就對張牛角在今年秋季攻打幽州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張牛角太急了,完全沒有必要在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冒險攻打幽州。褚飛燕、楊鳳等一班將領認為張牛角輕視了幽州各郡的官府和軍隊,錯誤地認為幽州各郡不堪一擊,輕易可拿下。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過高,沒有正確認識到當前黃巾軍的真正實力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們認為今年黃巾軍還是打基礎的時候,實力脆弱,不宜耗力遠征。軍隊人數雖然多,但真正能打仗的精兵少;攻佔的許多縣郡都沒有建立府衙,無人治理,一片混亂;因為打仗造成了上百萬的流民,這些人需要安排,需要糧食。今年的糧食都是搶來的,明年怎麼辦?明年的糧食必須要自己解決,再搶的話境內的百姓就要造黃巾軍的反了。尤其是幾百萬流民,他們相信黃巾軍是自己的軍隊,是能為他們帶來溫飽的軍隊,如果長時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流民們就會鬧事,就會瘋狂地四下擄掠,百姓搶百姓,最後黃巾軍不要官軍打,自己就會失敗。
所以褚飛燕等首領堅持認為,未來幾年黃巾軍在戰略上還是以太行山為依託,牢牢掌握太行山附近的中山、常山、趙國、太原、上黨等幾個大郡,安撫境內百姓,恢復農耕手工生產,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蓄積足夠的力量,打下紮實的根基,然後再做其他的事。
以黃巾軍目前的力量,即使打不過冀州軍隊,還可以退守太行山,儲存實力。而遠征幽州,一旦軍隊陷在幽州戰場上,長時間不能取得勝利,就要連續投入大量的軍隊。這樣一來作為後方的趙國、常山、中山就沒有足夠的防守力量。如果冀州軍隊趁機來攻,軍隊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失敗就是一件必然的事。其後果是,幽州不但打不下來,後方幾郡也會丟失,而隨著軍隊數量的劇減,黃巾軍可能再一次失敗。
如果一切如張牛角所想,軍隊一路所向披靡,從冀州的中山國一直打到幽州的漁陽,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因為路途遙遠,糧草軍需很難跟上;一路打下的城池,還要派軍隊駐守,攻擊的兵力會越來越少,阻力會越來越大。北疆的冬天來得早,一旦大雪來到,十幾萬軍隊的軍需立即成了頭等大事,僅僅解決禦寒的衣服都會成為問題。十幾萬軍隊想在貧瘠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幽州搶東西過冬,恐怕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
黃巾軍到了完全陌生的幽州,到底能不能站住腳?用什麼辦法站住腳?這些問題如果不考慮清楚就盲目地去打幽州,是不是妥當?
張牛角和一班極力主張攻打幽州的將領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認為黃巾軍應該吸取去年的教訓。
去年各地的黃巾軍在冬天來臨之後紛紛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處在中原腹地,容易受到圍剿和攻擊。如果今年碰到同樣問題,軍隊守不住可能還要逃亡到太行山。帶著成千上萬的忠心追隨黃巾軍的百姓、流民躲在山上,不是餓死也是窮死,哪 裡有什麼將來?
假如今年以主力開闢幽州戰場,奪取幽州,黃巾軍在北疆站住腳,那麼黃巾軍至少可以得到半年時間的發展和擴大。冬天,朝廷的軍隊和各地豪強的私軍對遠在幽州的黃巾軍鞭長莫及,可能只好放棄剿殺。到了明年的春天,黃巾軍在幽州扎穩了根基,就不用怕官軍的圍剿了。打下幽州,先割據一方。他認為憑著黃巾軍的實力完全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況且,一旦這個目標實現,對黃巾軍的發展和將來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第140節:第24章善攻者動九天上(6)
張牛角在黃巾軍的威信太大,唯命是從的人太多,他的話就像去年的天公將軍張角一樣,和皇帝的聖旨差不了多少,基本上沒有人反對。他的意見得到了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