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程宗揚僱的船隻並不大,船後載著馬匹,中間是船艙。船東是江上操舟弄帆的老行家,一路順風順水,不到午時,建康城已經在望。

臨近建康,船隻越發密集。江面聚滿各式各樣的船隻,小的只是一個舢板,大的則高及數丈,桅杆直入雲霄。有兩條船隻並排駁接成的舫船,還有長達數十丈的龐然大物,泛江巨炯。有簡單的獨木舟,還有精巧的畫舫。有專門載貨不設客艙的漕船,還有壁起板牆,上覆艙蓋,有如水上人家的房船。更有一些大船,吃水的船舷幾乎貼近水面,滿載貨物在江中穿行。此來彼往,絡繹不絕,彷佛天下的船隻都彙集到此處。

建康江河湖泊交相連線,水網密佈,無法築造大城,而且有江河做為天然屏障,晉人對築城也不怎麼重視。直到三十年前,江邊只有幾道竹籬作為防禦。年深日久,竹籬多有殘破,往來的商賈、使者,尤其是來自北方三朝,見慣雄關大城的官員私下每每譏笑,晉國才沿江築起一道城牆,同時在入城的江口兩岸架起浮橋,對通行的船隻進行審查。

江口的浮橋與朱雀橋一樣,都是用船隻連線而成。中間相距五十丈的位置,兩側各沉下三頭數千斤的石牛,上繫繩索,用來固定江面兩座浮關。船漕司的官員就乘著小舟,在江中檢查對過往船隻。

程宗揚留心觀察,晉國的商稅倒不重,自己僱的這條船約好四天時間十枚銀銖的價格,相當於一貫銅銖,或者普通人一個月的收入,商稅只收了十個銅銖。收來的商稅用以疏浚河道、修築江堤,甚至還有官方設立的獎金,來獎勵江中遇險時來救援的船隻人員。

正等待入關的時候,遠方傳來一陣喧譁。一條五丈高的樓船從遠方馳來,巨大的船體彷佛一座移動的城堡,桅杆上有人搖動旗幟,要前面的船隻讓路。

江上的船隻對這條大船似乎都很熟悉,看到旗號紛紛馳向兩邊。船漕司的官員乘舟馳過去,遠遠便招手致意,笑容滿面。

那船不只一艘,前後十餘艘編成一列,氣勢恢弘,所有船隻都張滿了帆,風助船勢,速度極快。塗過桐油、樹漆的船舷不知在水中浸過多久,上面一層層佈滿了海藻、貝殼,挾裹著濃濃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

程宗揚的船隻本來在江面等待入城,這十餘條大船一來,所有船隻都往兩旁退避,有幾條船碰在一起,一時間亂成一團。

程宗揚走上船頭,問那個上了年紀的船東∶「這船是什麼來頭?」

船東揉了揉被江風吹壞的眼睛,然後笑道∶「這是雲家的船隊,一向在海里討生意,聽說過了夜叉珊瑚,還要行上萬裡,來回一趟就要兩年時間。那船上帶的東西可多了,聽說上次返航,單是六、七尺的紅珊瑚就帶回來十幾枝。還有一隻大龜,龜殼有幾丈寬,龜背的骨節裡每節都有一顆拳頭大的明珠。聽說雲六爺親手剖了龜殼,給在座的貴客每人一顆,價值上萬金呢。」

居然是雲家的船隊,程宗揚笑道∶「雲家真夠有錢的,這樣的海船一艘可不便宜。」

船東笑道∶「這是雲六爺會做生意。這艦隊十五條大海船,雲家佔了七條,剩下這些都是建康城裡的商家湊出來,跟著雲家的船隻出海。雲家還專門設了商號,城中人不管貴賤,只要夠十吊錢都可以遞到商號來湊上一分。咱們讓路不為別的,這城裡不少人家都有錢在船隊裡面,讓它也是給自己的生意讓路。」

一吊一千銅銖,十吊一萬,折一百枚銀銖,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殷實些的人家都能湊出來。程宗揚暗自嘖嘆,雲氏這位當家的六爺真夠精明的,這一招把半個建康城都綁在雲氏的船隊上,官府、商戶帶民間全部擺平,豈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不對啊,只有十二條船。」

「看來是沉了三條。」

船東道∶「這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