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個鑽牛角尖,硬要認為自己是在故意削他顏面,給他難堪,蔑視天子那可怎麼辦。
被表弟聽到她從來不信巫蠱,那以前的事情實在是沒法兒解釋清楚。要知道劉徹在元光五年頒下的廢后詔書中說得十分明白: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不信巫蠱的人因為惑於巫祝被廢,這擺明了是冤假錯案呀!而被冤枉的人卻自始至終一句都不曾辨解,反而認錯態度非常之誠懇,認真老實的受罰,這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劉徹他向來都挺聰明的,隨便想想也能明白過來自己當時那是一個樂見其成,順其發展的表現。
說淺顯點,那就是陛下厭煩了自己,就打主意廢后那是可以的,完全沒有問題,那個叫皇后失序,不可以承天命;輪到自己頭上,卻絕沒有厭煩了陛下主動和離的權利,那個叫大逆不道。
在長門宮中提心吊膽的等了十餘日,卻發現什麼動靜都沒有,竟連那件巫蠱案也不了了之了。心中納悶,這是怎麼個狀況,表弟忽然轉性,改走寬宏大度路線了?
劉徹當時聽聞了阿嬌的一席話後,心裡是滿滿的震驚和不可思議,只有一個念頭在腦中翻來覆去:她根本就不信巫蠱!她說太虛無縹緲,九成九是騙人的,她從來沒有信過!那當初想要挽回朕的情意,才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在椒房殿中私藏巫女,行巫祝邪術卻是怎麼一回事!
惑於巫祝只是當初廢后時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正如阿嬌所說,巫蠱之罪可大可小,端看有權定罪的人想怎麼用它,這一點劉徹自然心知肚明。
阿嬌那時年長無子,驕蠻跋扈,又和姑姑館陶大長公主仗著當年的恩情妄圖對他指手劃腳,劉徹因著這幾點,早就起了要廢她的心思,那巫蠱之事正好是一個送上門來的絕佳理由和藉口,讓他最終下定了廢后的決心。
前因後果是這麼回事,但對於當時那個送上門來的理由,劉徹可是從來都沒有懷疑過的。
那個時候對妄圖想用邪術挽回他寵愛的阿嬌厭煩之極。心想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本就應該享有天下各色美女伺候的。你又不是個天仙,竟然還妄圖一人獨霸著朕,真是痴心妄想。
後來慢慢對阿嬌的印象有所改觀,對巫蠱的事情才沒有那麼深惡痛疾了,偶爾想起來反倒認為和那篇《長門賦》一樣,這都是阿嬌深深眷戀著自己的明證。
因此劉徹一直深信著無論怎樣,阿嬌肯定都是在傾心思慕著他的。現在之所以不願意留在後宮之中,那也是因為她心氣高傲,被冷落了這些年,肯定心裡會有些怨氣在作祟,因此放不下面子來重修舊好,自己只要耐心哄哄她,過段日子她肯定能回心轉意的。
誰知動腦筋想辦法的折騰一整,費力將她硬是留在了宮中,正準備好好相處一段時日時,忽然發現滿盤皆錯,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麼一回事!
心中氣惱憤懣,還有濃濃的失望之情,當時的反應也確實如阿嬌所想的那樣,酸澀中夾雜著氣憤,心想朕富有天下,後宮多少女子都在翹首以待呢,難道還缺你一個不成,你既是一心一意的寧願去住冷宮,那朕也不來勉強,讓你回去就是了。於是當晚就命人將阿嬌送了回去。
之後數日心情鬱郁是在所難免的。主要是陛下從來沒有被人這麼打擊過,一時有些接受不能。偏偏還有人不識趣,不停的來撩撥陛下的火氣。
先是東方侍郎,在眾臣議事之後藉故留了下來,小心試探道,“陛下,臣耳聞宮中近日出了些事情,這個,臣本不應該多嘴,只是不忍心陳娘娘她無辜被冤,所以斗膽想囉嗦兩句。”
劉徹瞪他一眼,十分沒有好氣,“你怎知阿嬌她是被冤的,難道你那日進朕的後宮偷人,正巧看到了!”
東方朔嚇一跳,連連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