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之前,華夏部署在亞丁灣的護航戰艦都只能回國維護,因此每一艘戰艦的部署週期都控制在半年之內,一般在四個月左右。

如此短的部署週期,其實用不著進港停靠。

就近獲取一座港口,更多的是讓隨同戰艦活動的補給艦就近獲取給養,特別是難以長期儲存的新鮮食物。

其實,在亞丁灣護航期間,華夏海軍就經常在巴基斯坦採購瓜果等新鮮食物。

後來,在吉布提獲得了補給基地,也主要用來囤積食物,讓護航戰艦能夠就近獲得必須的給養。

單純從護航的角度來看,華夏暫時沒有在波斯灣獲取港口的必要。

放出這個訊號,主要還是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讓衝突雙方儘快結束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伊拉克內戰。

只不過,短期內,華夏最多在波斯灣部署幾艘護航戰艦。

至於這樣的努力有多大的效果,那就不好說了,畢竟在海灣地區,華夏的影響力連俄羅斯都比不上。

俄羅斯已經公然至此伊朗。

美國則始終沒有表態。

英國在中東的政策與美國一致。

法國關注的是敘利亞,對伊拉克內戰不太在意。

只是靠華夏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力量,就算能夠產生一些影響,也最多隻是阻止衝突擴大。

也就在王棟回到利雅得的當天,在俄羅斯棄權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透過了一項沒有多少約束力的譴責提案,要求伊拉克內戰所涉及到的國家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並且從伊拉克撤軍。

所幸,穆罕默德王儲已經回到利雅得。

在提案獲得透過之後,穆罕默德王儲立即表示,只要伊朗撤走所有部署在伊拉克的軍事人員,沙特與阿盟國家就會撤兵。

隨後,阿聯酋、阿曼、科威特與約旦也做出了同樣的回應。

這下,皮球踢到了伊朗腳下。

雖然伊朗從來沒有承認出兵伊拉克,但是十多萬伊朗軍人進入伊拉克,是沒有辦法否認的事實。

更何況,伊拉克出現了大量伊朗製造的主戰裝備。

如果伊朗不肯答應撤兵,那就要為衝突負責。

到時候,沙特就有充足的理由指責伊朗擴大了伊拉克內戰,以此號召國際社會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

問題是,現在撤軍合適嗎?

沙特等阿盟國家敢於答應撤軍,只是因為已經把拉扎克政權武裝了起來,而且拉扎克政權在戰場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優勢。

當時,迪瓦尼耶與納傑夫已經被政府軍攻佔,庫特也被政府軍包圍。

因為得到了阿盟國家的權力支援,所以伊拉克政府軍氣勢如虹,大有一鼓作氣打下巴格達的架勢。

卡里姆政權呢?

在退到卡爾巴拉與希拉之後,叛軍在正面戰場上已經無路可退,再退的話,就是巴格達了。

庫特方向上,叛軍的處境也不是很理想,未必能夠解除政府軍的包圍。

更重要的是,打到這個時候,叛軍已經沒有多少重武器了。如果沒有伊朗的援助,叛軍根本打不過政府軍。

要知道,政府軍一直不缺重武器。

只要伊朗在這個時候撤軍,政府軍就會發動猛攻,而缺乏重灌備的叛軍,未必能夠守住巴格達。

丟掉巴格達,叛軍還能在哪裡立足?

巴古拜,還是拉馬迪?

別忘了,巴格達是伊拉克的交通樞紐中心,丟掉巴格達,等於北面的城鎮全在政府軍的威脅之下。

再往北,就是庫爾德人控制的地區。

可見,在扭轉局勢,至少是獲得區域性優勢之前,叛軍依然得依靠伊朗,也就不能從伊拉克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