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部分

陽人,因地震時倒了老宅,如今正打算完結了這邊的生意回鄉去呢,因此不再收糧,只把剩糧賣掉便罷。但附近十里八鄉,就數他家米行最大,別的糧店生意太小,收不下我們家的糧食。這一來二去的,就耽誤了。本來今年鬧水,糧價會比往年高些,偏偏上個月朝廷免了順天、保定、河間、永平四府明年地地丁錢糧,又運了四萬石米來平糶,糧價反而比往年低了。小的覺得這時候賣糧不划算,便打算先存著,等明年四月再賣不遲。”

所謂平糶,就是在谷價太低時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糧食,在價格過高時,又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賣糧食。朝廷這樣做,既平抑了物價利於農商,又獲取鉅額利潤充實了國庫,算是一舉兩得的做法。顧全生這樣打算,倒也沒什麼,官家有糧,百姓也不會餓著肚子。而拖到明年四月青黃不接時再賣,倒是可以獲利豐些。

佟氏與淑寧對望一眼,互相點點頭,便示意顧全生繼續說下去。

顧全生便道:“除了糧食之外,果子也只有往年的六七成,味道雖差些,但賣得還行,大約有七八百兩銀子,只是那家商行也是山西商人開的,只付了三百兩,說要到臘月裡再補上。此外,蓮藕是沒有了,花也只在春天時賣了些錢,倒是竹筍和魚賣了不少,前後算來,也有一百八十五兩銀子。”

淑寧低頭在小冊子上記下數字,又用心算了算。目前糧價偏低倒罷了,估計明年四月可以賣到一石九錢到一兩銀子,加上果子、魚、竹筍的錢,大約有兩千多兩銀子,算上廣州可能的進益,倒是比原先估計地情形好些,大概是五千出頭。

她又看起了賬簿,忽然發現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往年自家產的糧食,只留下大半年地嚼用,便會賣掉,到了需要時,再從糧店裡買,差不多年年都會花上幾十兩銀子。今年糧價高,理應比往年花更多的錢買糧才對,但賬本上卻顯示今年並沒有支出一分錢。

她問了長貴,才知道了原因。原來過去自家老爸領了祿米,總會全數交給公中轉賣,一年也能得個一百多兩。但今年地情形卻有些不同。一來是父親張保放了外任,帶走了一部分僕役,又另有一份祿米;而京城裡卻又添了哥哥端寧地一份祿米。另一方面,三房與大房起了嫌隙,佟氏便不再把張保因爵位而得的那份祿米交給大房,而是留夠槐院與梅院地用量後,便派人連同端寧那份一起運到房山存放。現在別院這邊本就吃不完糧食了,自然不需要再買。

她聽了這話,便開始盤算起來。父親張保的祿米一百八十五石,記得是一千八百五十鬥糧食,連哥哥的加起來,已經兩千多鬥了。自家地裡出產近一萬七千鬥,加起來居然有差不多兩萬鬥糧食…

她先是一呆,轉而又笑著對母親道:“算起來咱們家裡,阿瑪與哥哥的祿米加上地裡的出產,總共有差不多兩萬鬥糧食呢,哪裡吃得完?不如開個糧店,賣米好了。往年咱們賣給糧店,價錢可比尋常糧價要低得多,有些虧了,倒不如把這個大頭留給自家賺呢。”

佟氏有了些興趣,淑寧便拿過算盤細細算給她聽:“若是開了店,我們可以請大伯父與四叔他們把自己的祿米也交給我們賣,橫豎他們也是賣出去的,我們只需比別人多添一兩分錢就好。府裡的名下並沒有糧店,如果連保定莊子上的出產也算進來,一年最少也有十萬鬥,算是一萬石,按現在的糧價,轉手便能賺上兩三千兩銀子。這倒是筆好買賣呢。”

佟氏聽了,細細想來,果然不錯,只是她有些擔心:“若是遇上今年這樣的情形,朝廷要平糶,那我們不是虧了麼?”

淑寧想了想,笑道:“不妨事,朝廷平糶,只是為了平抑糧價,不會壓得太低的,畢竟穀賤傷農。咱們跟著外頭的市價調高低就好。除了我們這幾家之外,還可以幫其他人賣。旗下人家,領了糧食吃不完要賣出去的也多,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