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嘴:“你多半是想要讓我主持河北的戰事,然後你前去參與靖康之役,不帶上我。”
楚天還真是這麼想的。
為了岳飛,楚天必須要參與第四次史詩戰役,否則岳飛萬一落在趙龍的手中,攻略河北的速度會再次受到影響。但楚天又不願放棄圍攻鄴城。
鄴城的糧食已經無法支撐幾個月,只要“靖康之役”(最長三個月)結束,那麼鄴城將會淪陷。
至於圍困鄴城的人選,楚天的第一人選還是夏天涼,擁有僅次於楚天的軍功,又是值得信任的人。畢竟,打下東漢,最終繼承基業的是她的兒子。
夏天涼跟了楚天六年有餘,根據他的舉動,便可以揣測出他的想法。
“河北之事,只能交託給你才放心。趙龍為了獲得一個隨機招募令,定會親自前去參加此次史詩戰役,也許你可以趁機橫掃河北。”
楚天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
在靖康之役戰役開始後,他完全可以在戰役副本和主世界兩線作戰。
武將和謀士數量眾多的優勢便體現了出來,多線作戰對於楚天而言毫無壓力,他只是帶走一萬兵馬而已。
“哪有你這樣的人……”
夏天涼見楚天要求她在這兩三個月攻下鄴城,還要順便趁著趙龍不在,掃蕩河北,無可奈何。
楚天強迫夏天涼同意代為指揮河北討伐軍以後,便開始猶豫該派哪五個武將前去,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甚至,一個謀士的人選,楚天都要從房玄齡、郭嘉、荀攸、杜如晦等人之中好好考慮。
謀士許攸站在高處,俯視被漳水淹沒的鄴城。
鄴城已經被漳水浸泡許久,低窪處,水深數尺,百姓甚至要坐在房屋之上。
民心因為水災而迅速下降,產生了民怨。
民怨不僅僅是針對守軍,同時還針對攻城方,因為漳水是攻城方引來的。
這也是楚天在最後才引漳水的緣故。
使用水攻,攻下河北,楚天還要收拾爛攤子,平息民憤。
高熲和審配忙著疏通水井和排水溝,卻杯水車薪,河水久聚不退。
他們只能選擇繼續堅守。
審配極其頑固,趙龍與之結交數年,再加上對其進行拉攏,審配決定死守至最後一刻。
所有東漢的諸侯都收到了靖康之役的規則通知。
還在圍攻太原城的趙龍得知領土不受保護,眉頭緊鎖。
在他的設想中,此次史詩戰役如果可以獲得保護,對其最為有利,因為楚天將會不得不退兵。
現在各個諸侯在主世界的領土不受保護,意味著楚天可以不用撤兵,一直圍困鄴城,甚至還可能分兵攻略河北其他郡國。
趙龍十分難受,如果將強力的武將帶去靖康之役,那麼就會缺少武將防守河北。如果只是隨便帶五個武將前去,那麼他趙龍只能混到一個隨機的招募令。
胡馬死守的太原城,與高熲、審配死守的鄴城一樣,易守難攻,任憑趙龍如何攻打,就是難以攻陷。
太原城是胡馬經營了幾年的主城,民心可用,即使幷州其他郡縣向趙龍投降,太原城也不會投降,相當於夏城之於楚天。
“太原城的糧草堅持不了幾個月,這次帶五個人去混一混,說不定可以隨機得到一個皇級武將,也許能逆轉戰局。”
胡馬與趙龍不同,他只能去混一混積分,接下來就看運氣了。李牧肯定要留下來守城。
……
西域,烏孫國境內,臣服於西域都護霍安的烏孫國遭到蒙古騎兵攻打。蒙古騎兵到來的目的也很簡單——漠北的糧草不夠吃。
這也是遊牧文明的悲哀,當人口過多或者遭遇寒冬時,必須要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