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世界,襄陽城的傳送陣,年輕的諸葛亮從中出來,打量這座巨型城池。
楚天在國戰前,曾向諸葛亮交代了新的任務,要求諸葛亮拜訪隱居在襄陽的水鏡先生司馬徽,學習奇門遁甲之術,以達到巔峰。
襄陽城無疑是荊州最大的城池。
原本的宋王楊十郎向楚天投降,讓襄陽避免了戰火,因此襄陽城依然繁榮,襄陽的世家們,蔡家、龐家,依然門庭若市,彷彿一切未變。
諸葛亮的從父諸葛玄此時在襄陽擔任官吏,聽說侄子諸葛亮來荊州,於是前來接應。
“昔日汝父病亡,我正待前去泰山郡接你們兄弟數人來到荊州避難,可惜當時兵荒馬亂,書信滯後,而你們已被夏王收留,回到琅琊國故地,於是不再勉強。沒想到,這一晃就是十餘年過去,而你也成為人中龍鳳。可有表字?”
諸葛玄上下打量成長起來的諸葛亮,此時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有幾分其父的樣子,讓諸葛玄老淚縱橫。
琅琊諸葛家不但沒有衰落,反而更加昌盛。
諸葛亮答道:“陛下賜侄兒表字‘孔明’。”
“孔明……諸葛孔明……好,甚好!既然是夏王賞賜的表字,那麼定當珍惜,奮發圖強,不可辜負夏王厚愛。”
諸葛玄更加重視諸葛亮,眼神之中有神采,認為諸葛亮可以讓琅琊國諸葛家名垂青史。
“還請從父引導,帶侄兒前去水鏡莊,拜訪水鏡先生。”
諸葛亮依然將楚天的命令放在第一位。
既然楚天指名道姓要求楚天去拜訪水鏡先生,從水鏡先生那裡學習一些本事,諸葛亮無不聽從。
楚天在諸葛亮心目中,甚至高於多年未見的諸葛玄。
“我已令下人備了馬車,這就前往水鏡莊。”
……
水鏡莊,雲霧繚繞,樵夫、村民隱約可見,一輛馬車在泥濘的土路行走,到最後? 諸葛玄、諸葛亮不得不放棄逐漸顛簸的馬車? 徒步上山。
“此地雞犬相聞,鄉野山村? 水鏡先生隱居於此? 草舍三閒柳作椽,胸中綽然? 物我兩忘。”
諸葛亮得知水鏡先生在山林之中隱居,不禁感慨。
諸葛玄說道:“水鏡先生在荊州素有名望? 有人以為是高人? 也有人以為是平庸書生,我也不知其真才實學。”
諸葛玄、諸葛亮一路來到水鏡莊的莊門,遇見書童掃地。
書童見到他們,於是說道:“兩位必定是琅琊諸葛氏? 先生已經在莊園內等待兩位? 請隨我來。”
這下諸葛玄也詫異:“水鏡先生真乃高人也。”
諸葛玄與諸葛亮進入水鏡莊,發現此地有幾間茅舍,組成一座簡陋的莊園。一個老者正在採桑葉,還有一人,年紀比諸葛亮稍大? 卻大不到哪裡去,正在與司馬徽交談。
書童對老者說道:“先生? 兩位客人已經帶到。”
諸葛玄見眼前這個再尋常不過、正在採摘桑葉的老者竟然是傳說中的水鏡先生,不由詫異:“大丈夫處世? 應該地位顯赫,為何水鏡先生要做治絲婦女之事?”
司馬徽微微帶笑:“莫非要高閣侍女? 才顯與眾不同?”
與司馬徽交談的年輕人長相奇特? 好奇地打量到來的諸葛玄、諸葛亮二人? 最終視線落在了年紀相仿的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也與此人對視。
司馬徽說道:“夏王已經與我這種山野村夫提前打過招呼,請我教導孔明。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不知孔明想要學習何種技藝?”
諸葛亮答道:“治國之學。”
“哈哈哈。”
司馬徽啞然失笑。
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