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對了,今天來你這是想借幾個人。&rdo;
&ldo;您說。&rdo;魏子安洗耳恭聽。
&ldo;既然你剛才說有些商鋪要先關了,那就借幾個大掌櫃和帳房先生給我,三皇子府要送一批銀子過來,滕譽不放心讓外人碰拿筆銀子。&rdo;
魏子安也知道,賑災銀裡頭的貓膩太多,筆下稍微動一動就可能出現一個大窟窿,確實該謹慎。&ldo;您放心,明日我就將人送過去,只是知府大人那…可要先知會一聲?&rdo;
&ldo;不必,三皇子府的錢怎麼用當然是我們說了算,跟官府沒關係。&rdo;
魏子安點點頭,心裡開始回憶哪些人可靠,哪些人精明,這算是第一次給殷旭辦事,務必不能出一點差錯。
說起來魏子安自己都覺得奇怪,明明只是救命之恩,為什麼他就心甘情願的用整個魏家去報答了?
是因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當然不是,如果只是單純的報恩,他完全可以奉上足夠的銀兩就好。
是為霍七少所迫?似乎也不是,雖然對方確實威脅過他,可如果只是這樣,就不能讓自己心甘情願的臣服。
想了又想,思了又思以後,他覺得自己之所以願意,是想給魏家找個足夠穩固的靠山。
魏家是有錢,但也是商戶,如果不是冠上了皇商之名,魏子安根本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但皇商之子朝廷根本不會重用,否則官商勾結就太便宜了。
魏子安吃過一次虧,深深知道自己能力的渺小。
所以在得知救命恩人的身份後,他才敢做出這樣的決定。
&ldo;那就沒其他事了,本少爺回去了。&rdo;殷旭打著哈欠朝外走,他今天來魏家,一是來看看魏子安,二來借人。
至於其他事,慢慢來,反正他也不是隻在徽州待一天兩天。
魏子安親自將人送到知府衙門,不僅如此,還留下了大批的保暖衣物和食材,只說是孝敬殷旭的。
殷旭見都是現在用的上的東西,也就沒客氣收下了。
到了第二天,魏子安不僅一大早把人送來了,還附贈了一個房契,明面上說是給這些人辦事用的,實在依然是孝敬殷旭的。
見殷旭沒有接手,以為他還有顧慮忙解釋道:既然三皇子想自己管理自己的銀子,那住在衙門裡人多眼雜,進出也麻煩,就不方便這些人做事了。
而且這宅子離知府衙門不遠,就隔了一條街,兩邊要溝通也方便得很。
殷旭發現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領著人當天就搬了。
房子三進三出,足夠大,他和滕譽一商議,乾脆騰出一進院子用來接收那些無父無母的孤兒。
既然要打出善名,那就必須做足功夫,光靠捐點錢可不夠。
這些日子,官府清點出來的孤兒就寫滿了一本小冊子,他們年紀不一,只能艱難地生存在安置點裡,因為幹不了活,吃的也少,一個個瘦骨伶仃,叫人不忍。
這一訊息傳出去,整個徽州的百姓都把三皇子當成菩薩來供,尤其是當衙門的一項項利民措施頒佈下去,很多人都說這些是三皇子下的命令時,滕譽的聲望在災民中極高。
百姓們心思單純,尤其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只要誰能給他們一口飯吃,那絕對都是他們的大恩人。
三皇子作為欽差北上徽州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開始大家根本不抱任何希望,認為一個皇子來了能做什麼?八成只會吃吃喝喝讓人伺候著,想讓不知民間疾苦的他體恤百姓太難了。
哪知道三皇子的表現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不僅親自巡查災情,親自慰問難民,還勸服了富商豪紳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