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下手。
趁丫環給眾人斟酒之機,天佑輕聲問:“三哥,你不是不準備來嗎?怎麼又來了?”
對面的梅曉芳聞言也問:“是啊,少俠,可是怕老東西不開竅?老身幾人有危險?”
天宏實話實說:“老人家所說多少有點,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二十天前西北戰事爆發,邊關吃緊,當今聖上三天前帶四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傳旨令我儘早脫身前往相助。再有就是媚妹她們六個,這兩天已快分娩,我也得趕回去照應一下,否則有個三長兩短,必然悔恨終生。”天宏後來所說的兩點原因,前者令眾人大吃一驚,後者又讓他們擔上了心。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西北風起
(更新時間:2003…4…23 12:29:00 本章字數:9177)
大明朝的北疆,基本上是以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為界,往南是大明的錦秀河山,往北則是以蒙古部落為主的域外藩幫。元亡之後,蒙古分為瓦刺、韃靼和兀良哈三部,彼此互不統屬,經常相互攻襲,皆想把另外兩部吞併,成為大漠之主。
在三大部落中,以韃靼實力最強,基本為亡元舊部,由於曾在內地生活過一段時間,嘗過花花世界的甜頭,所以南侵之心不死,總想著有朝一日能重返中原。瓦刺實力次之,永樂初又分裂成馬哈木、太平、把禿孛思三部,首領分別被明朝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對明朝時而獻貢,時而侵擾。兀良哈的實力最弱,全靠明朝的支援才未被其他兩大部落瓜分,內設朵顏、泰寧、福餘三衛,為明朝羈縻衛,和韃靼、瓦刺與明朝的藩屬關係不同。
此次戰事,由韃靼、瓦刺聯合西面的帖木兒汗國突襲哈密引發,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接連攻佔哈密、沙州、安定三衛,肅州、涼州、寧夏中衛相繼告急,惹得明成祖火起,率四十萬大軍御駕親征。
要說西北各部落彼此矛盾重重,加上國小人稀,本來無力南侵,而在有心人的刻意策劃下,竟然存同置異,拼湊幾十萬人馬悍然攻城略地,威脅大明王朝,其中因由,只有少數主事人心知肚明。大眾雖然不知真實內幕,不知因何而戰,卻知戰爭既是災難也是機會,災難屬於平民百姓,屬於弱者;機會則屬於官僚顯貴,屬於強者;當然,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意外,出現策劃者意料不到的變化。
在陝西平涼至蘭州的山道上,擠滿了向南逃難的平民百姓,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有的甚至趕著家畜,雞嗚狗叫,馬嘶驢咬,要多亂有多亂。問他們何處有戰事,可曾見過藩兵,為何舉家南逃,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大家只知藩兵要打過來了,不逃準倒黴。其實,藩兵還在幾百裡外呢。捕風捉影,人云亦云,避凶趨吉,這就是大眾心理,有時能幫你躲過災難,有時使你自找麻煩。
此時此刻,也有不少向西趕路的,其中除了急馳而過的傳信官差,幾乎全是提刀攜劍的江湖人。江湖人不把血腥當回事,只把戰爭當機會,當成是發財的機會、改行從政當官的機會,或者是其它只有自己心裡清楚的機會。
在西進的江湖人中,有七騎特別引人注目,為首的是一白衣少年,十七、八的年紀,黑臉、濃眉、寬額、鼻若懸膽、目似晨星,如果不是臉黑,當屬十全十美的人才。其餘六人皆為三十左右的壯漢,鞍旁懸有兵刃,其中兩人帶劍,兩人帶刀,另外兩人帶的是江湖人很少使用的丈八蛇矛槍。六名壯漢似是僕從,其中兩人雖與少年並行,卻有意無意地落後半個馬身,七人跨下都是口外列馬,不僅能趕長程,而且可衝鋒陷陣。
看到前面不遠的路邊有個茶棚,行在右側的壯漢對少年說道:“公子,咱們是不是休息一下,飲飲馬,再往下走就要翻越六盤山了。”
“好吧,就按你說的。”
少年回應,隨即收韁令馬減速,接著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