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因為沒有存糧無法堅守城池,如果官吏都棄城而走去逃荒,高智勇被朝廷斬立決應該十之**。
睢州放粥的訊息很快就傳播開,更多流民往睢州兩縣聚集。
第六百零六章:中原佈局
高智勇帶領睢州兩縣所有的胥吏登記流民,做事不可謂不認真。
這位高公子屬於良心未泯的大明官員,他家裡比較殷實,當官真的是為了奔個前程,從來沒有刮地皮的行為,只不過大明常例他無法拒絕也不能拒絕,要不然會被士大夫階層視為另類。
高智謀當了七八年地方官,根本沒有掙到一兩銀子回家,他父親高第不僅不責怪兒子,還不時派家丁送銀子補貼。這當然是慈父之心,他期望兒子青雲直上,高家後繼有人。
可是如今的地方官不好當,特別在崇禎年,太多士大夫因為丟了信地被皇帝毫不留情咔嚓了,高第動用關係請“戰神”家丁來協助兒子守土當然找對人了。
安民、守土、訓練自保武裝,黃家人人都是專業對口啊!
黃家人馬來到睢州馬上按部就班各自開始工作,馬躍、許四九、孫振懷帶著人從家庭完整的人家裡挑選青壯每人發給一支黃家出品的槍頭。
很快手裡拿著木杆長槍的鄉勇就組建了三千,他們每人都在胳膊上戴著紅袖標以百人為單位,由黃傢俬兵帶領參與維持治安。
每一個袖標都會寫明擁有人的編號,可以立刻查出擁有人屬於哪一個百總,主官是誰,此人籍貫何處,家庭還有多少直系親屬。
在河南活動的軍情處也來了許多特工參加接濟流民,他們在馬世虎騎兵順路護送下組織流民青壯用獨輪車運來了五千石糧食。
睢州軍民見到了裝滿一輛輛獨輪車的糧食立刻安心了不少,連日來焦躁不安的高智勇終於可以睡安穩覺了。
馬躍知道河南大亂的始因就是缺糧,他親自帶著兩千鄉勇趕到海州港繼續運糧,同時護送這兩千鄉勇的家眷來到海州港。
這一萬五千人來到黃家早在兩年前就修建好的營地,這裡有一個個集體宿舍,完全進行軍事化管理,每一間屋子裡都能夠住八十人。
鄉勇的家眷們只不過休息了三天,就有經過此地補給的南下商船帶上他們去了交趾省。
馬躍呼叫了足兩千獨輪車,並且申請運更多獨輪車送達海州港,因為經過設身處地走了睢州到海州港的道路,發現唯有用獨輪車運輸才符合實際情況。
海州港到睢州八百餘里,還不算太遠,浩浩蕩蕩的隊伍沒有哪一股土匪、山賊敢打主意。
這些吃慣苦的老百姓在能夠得到七成飽的情況下,每天走一百里路完全做得到,推著獨輪車走的速度不比步行慢。
源源不斷的糧食由海邊往內地輸送,睢州的鄉勇輪番跑海州,他們去時獨輪車上可以坐老弱婦孺,回來時滿載糧食。
可惜效率太低下,一次滿打滿算只能運進一萬石糧食,來回一趟需要二十幾天,途中消耗達到半成以上接近一成,到達地頭只有九千餘石。
還好每一次運糧時都會把鄉勇家眷送來海州,睢州的流民在減少、糧食存量開始正增長。
可是沒過幾天明顯開始減少的流民又一下子膨脹起來,那是因為離睢州更遠地界的流民得知睢州有糧食給活路,已經成為盲流的饑民扶老攜幼而來。
許四九、馬躍他們組織鄉勇不斷運進糧食,及時組織流民往東遷徙,忙忙碌碌一直到秋收時分才告一段落。
雖然遭受災害的年景糧食產量有限,總會有一些收成,熬到略微緩解了糧食危機的秋後,流民蜂擁的勢頭才被暫時遏制。
睢州的鄉勇已經高達六七千人,他們許多人都跑了一兩趟海州港,都親眼看見家眷獲得了食物,許多人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