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由於長期處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青島啤酒的經營管理體制僵化,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要求,且每年企業的絕大部分利潤都上繳國家,企業缺少一些自我發展的條件。

1992年是青島啤酒的一個轉折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第一次被提上日程。同年9月,國家體改委批准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9家國有企業作為股份制規範化試點企業進行改制,並計劃在海外上市。這9家國有企業中多數都屬於製造業,包括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儀徵化纖等大型製造企業。

當時,這批企業進行改制和赴海外上市的行為都缺乏法律依據,除了國家體改委釋出的《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之外,還有許多法律空白,改制工作難度很大。

然而8個月後,作為9家國有企業中唯一一家生產快速消費品的公司,青島啤酒成功地完成了複雜的公司重組,並順利地在香港和上海交易所掛牌,從此開創了中外合資企業整體轉制、合併上市的先例。

上市使青島啤酒一共籌得億港幣和億人民幣,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因此從70%降至29%。然而,青島啤酒收穫的不僅僅是資金。

“青島啤酒開始瞭解什麼是國際化。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WTO已不再陌生;而那個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國際運作模式。因此青島啤酒就好像提前了10年加入WTO。”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董事會秘書、公關部長袁璐在接受《招商周刊》記者的採訪時如是說。

走向上市之路的先鋒(2)

“一個尚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老國有企業一下子到了國際資本市場,這就如同一個沒有上過中學的小學生進了大學課堂,無論在認識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難以馬上適應。其中最大的難點是誠信和公開透明的運作,要將上市前作出的承諾及兌現情況完全公開,置於所有股東的監督之下。這意味著募集來的每一分錢是不是按照承諾花的、怎樣花的都要交代清楚,都要接受國際標準的檢驗”,袁璐如是說。

在當時的中國證券市場上,編一個可行性報告不難,但完全照此執行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對青島啤酒來說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它只能由不適應到逐步適應、再到嚴格按照規則辦事。這些國際規則包括作為上市公司每年遞交規範的年報和半年報,對涉及公司的重大事件作出及時詳盡的披露等等。

當然除了難以適應的麻煩和痛苦,資本市場也給青島啤酒帶來了機遇和用於發展的資金。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青啤H股和其他香港上市股票一樣出現暴跌,其股價最低的時候只有幾毛錢,遠低於公司的淨資產,這意味著公司整體價值被貶低。危難之際,青啤率先提出了回購H股計劃。股份回購是指用市場價格把發出去的股票回收回來,然後登出。這樣,股份少了,但公司的整體價值提高了。當公司的股價再次上升後,可以再次以市場價格發行相應數量的股票。當時,這種操作方式在國內還沒有先例,實踐中也缺少相關的配套法規,但這個計劃還是得到了包括中國證監會在內的國內監管機構的批准。採用了股份回購的方法後,其股價反彈很快。青島啤酒也由此成為了第一家採用股份回購的大陸公司。

2002年,青島啤酒在資本市場上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資本運作。10月22日,青啤公司與美國A…B公司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在香港市場向A…B公司定向發行總金額為億港元的可轉換債券。此舉讓青島啤酒募得了超過14億港元的資金,同時也使A…B公司擁有了青島啤酒27%的股份。

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四個階段

自青島啤酒上市以來,中國公司已經有15年的海外上市歷史。其間,有些公司的股票受到過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