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有自認晦氣。他唯一所恃的便是唐太宗給他的是密詔,是不能見天光的,到時候面聖,只有隨機應變了,不過朝中有一班忠耿的大臣,如魏徵、房弦齡、杜如晦。有眾位大人擔保,應該沒事。萬一有事,大不了不做官,皇上無論如何也斷無殺他之理!

這位唐使忐忑不安回到京中,向太宗奏報了同楊賢傑交涉的結果,當然忘不了添油加醋一番。不過這位大人空擔心了一場,皇上竟然象忘記了密詔這回事——原來,皇上因相思雲嬌,曾有一段時間茶飯不思,也無心上朝。皇上怪異的舉動引起了皇后的注意。

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她的祖先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父親長孫晟隋朝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李世民登極以後,她又被立為皇后。她生性節儉、從不鋪張,人也很聰明,很善於察言觀色,能夠看出皇上的每一個心理變化。

她透過旁敲側擊,得知了皇上的想法後,立即婉言勸說皇上此事不可行,那柳雲嬌去投奔楊賢傑,明擺著了楊賢傑,楊賢傑對她也必定是深深愛慕。太宗如果強納柳氏進宮,無異於奪人之美。象楊賢傑那樣的男人是重美人不重江山,從他對吳巧的一腔痴情就可以看出他的為人,他可以為了美人而不要江山的。這樣的人你如果奪走了他心愛的人,他必定會造反,那時天下又將干戈紛爭、戰亂不息,對國家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皇上是胸懷大志的人,看重的是大唐三萬裡江山,怎能和那楊賢傑一般見識呢?不若成*人之美,打消了此念頭,以換取大唐江山的穩固。那楊賢傑也必定會感恩戴德,銘記陛下的好處,從此成為大唐的順民。

唐太宗本也不十分看重美色,被長孫皇后這樣一說,也就打消了念頭。其實長孫皇后一半是為了大唐的天下穩固,一半也是出自私心——任何一位女子都不會樂意有人和她分享一個男人的愛。客觀地說,長孫皇后是一位好皇后,唐太宗的許多功績同她的時常勸諫也是分不開的,但人無完人,有點私心也不奇怪。

長孫皇后卒於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享年三十六歲,也是一位薄命紅顏。

當然,唐太宗的這樁風流韻事朝中大臣是一無所知。他們圍繞著是否出兵討伐楊賢傑的問題仍然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但臣相杜如晦力排眾議,認為大唐目前的威脅來自北方——種種跡象表明,突厥正在調集大軍,很有可能會向關內進犯。因此應加強西北的防禦,而不是討伐不成氣候的楊賢傑。杜如晦還列舉了種種與楊賢傑開戰的後果。

太宗也無意大動刀兵,當下道:“那就容後再議吧。”

“容後再議”即意味著暫時不會動討伐戰爭了。

然而劉俊義卻不死心,他不好說去討伐楊賢傑,卻藉口沿海等地有海盜需要剿滅,因此向皇上討了一道聖旨,說是去打海盜——他的三萬大軍早已在江陽整裝待。劉俊義返回江陽後,立即將三萬大軍全部由運河裝船,沿大運河南下。十來天后便進入到了浙江境內,於十月二十四日到達台州。

此時楊賢傑他們已經休整了快一個月。

劉俊義不進台州,悄悄在城外紮營,換了便裝入城,向張權、上官金龍宣讀了聖旨。

張權道:“劉大人你開什麼玩笑,咱們到哪裡去討伐海盜?”

劉俊義命人屏開左右,開門見山道:“當然是去討伐楊賢傑、柳雲嬌!”

張權道:“討伐楊柳?可是咱們沒有聖旨,師出無名呀!”

“張大人不必過慮,討伐‘海盜’的聖旨就是聖旨!何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們來個先斬後奏也未必不可。楊柳本就是皇上的眼中釘、肉中剌,咱們替皇上分了憂,只怕還是大功一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