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人皇印也未必是私心。修行有重重艱險,天地不因我而獨私,時焉、命也!”
祿終:“若無這場洪水,崇伯大人可能已為天子。而近日,您還有什麼事情要交待?”
崇伯鯀:“祝融氏大人方才有句話說錯了,就算重華讓三苗找死,治水之功亦不在我。我確有一事要託付二位,若二位辦不到,天下恐就無人能辦到了。”他取出一枚玉環,遞到了虎娃手中。
這枚玉環虎娃曾經拿過,就是崇伯鯀當年給他的信物,曾在吳回面前出示,當時附有崇伯鯀的一道仙家形神分身。如今虎娃已成仙,修為境界則比當初高得多,而且崇伯鯀連同仙家神魂烙印一起傳給了他。
入手後仔細感應,此器中留有崇伯鯀的真仙烙印,它又經過了專門的祭煉,相當於一枚玉箴,記錄了崇伯鯀這一世的經歷,解讀之若感同身受。對後人而言,若得到這枚玉環,就相當於擁有了崇伯鯀這一世的見知,其中最重要的不僅是修行感悟,還有他記錄的天下各處山川地勢以及水情。
虎娃喟嘆道:“有此器在世,可謂崇伯不死,我將傳於治水之人。”
崇伯鯀又看著祿終道:“我有一子,名禹,將為夏后氏君首,請祝融氏大人為證!”
……
堯為帝末年,重華攝政,派祿終誅崇伯鯀於羽山,具體經過卻無外人知曉。因為只有祿終一人去了羽山,連儀仗隨從都沒帶,而像這種事情,派再多人去也沒用。
鯀治水九年無功,各部損失慘重,民怨沸騰直如滔滔洪水,誅崇伯鯀也是為了安撫天下民心。在天下眾君的請求下,帝堯終於正式禪位於重華。有虞氏伯君重華成為新一代中華天子,號帝舜。
重華是平民出身,素行簡樸,更因為水患仍在,繼天子位並沒有大肆鋪張,一切典禮從簡,只遵守了最起碼的禮儀。在薄城完全建成後,這幾年,重華又為天子於城中修建了一座行宮,但帝堯從未來過,如今便成了重華的皇宮。
天子朝堂在薄城,薄城正式更名為蒲阪,這也意味著中華遷都了。但重華並沒有正式宣佈遷都,暫時仍以平陽為帝都,因為帝堯尚在。重華為示恭謙,帝都中的皇宮仍為帝堯居所,一切用度仍按天子制,而他暫以蒲阪為陪都,就居住在行宮裡。
重華此舉受到了各部稱頌,在蒲阪城中主政也確實更加方便。這裡就是重華經營多年的地盤,而且天下眾君來此問事也習慣了。
重華登上天子大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三苗為治水之臣,卻發生了意外的波折。三苗氏大人當時不在朝堂,接到命令後竟不就任,反而在領地中派使者上書,表示自認德才不足、難當此大任,請天子另擇賢才。
天子不允,三次派使下令,三苗則堅決不從命。天子大怒,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
開什麼玩笑?重華當了天子後所下的第一道命令,而且是這麼重要的決策,三苗身為朝中重臣竟公然抗命,若不嚴懲,天子權威何在,重華乾脆也退位得了。
三苗氏大人當然不是傻子,他知道這個差事接不得。原先逼迫崇伯鯀立下九年之約時,他蹦得最歡,如今刀子卻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崇伯鯀倒下了,上位的卻是重華,而重華翻起臉來則一點都不含糊!
三苗氏大人原先也想錯了,他以為自己只要找到藉口推辭,在洪水未退的情況下,重華也不敢將他怎樣。結果重華竟立時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處事之果決可謂雷厲風行,並宣稱若三苗之禍不除、洪水之患難平。
更可氣的是,很多民眾居然還真信了這套說法!
若說民眾無知,但連虎娃都認可此說。原因很簡單,治水須萬眾一心,三苗氏身為朝中重臣,連天子任命他為治水之臣都要抗命,那麼治水成功更是妄談,首先召集天下各部滅了三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