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部分

,這些士兵上戰場之前,有的人職業是農夫,有的人是牧馬人,有的人是銅匠,有的人是獵戶,還有蜂農,花匠……沒有一個人的職業是士兵。

好得很,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時代,百姓大多數收穫都是圍繞春耕進行的。人們春天裡播種,圍繞著春耕,鐵匠、銅匠車馬匠奔波不停,春耕期間的收益就是他們一年最大的收穫,而我的部下職業是“戰士”,他們無需為春耕而操心,他們的農田自然有俘虜的奴隸耕作。在這春耕即將開始的時刻,讓我們開始戰鬥吧!”

燕由結結巴巴:“如果……晉軍現在行動的話,我燕國恐怕無法提供幫助。”

趙武不以為然:“等我打到燕國邊境,想必你們的春耕就結束了,正好讓你們的農夫拿起刀來,跟我一起戰鬥。”

“如果是這樣,請讓我追隨元帥,一起戰鬥吧!”侯晉在一旁插嘴:“元帥,代國馬上要進入春洪季節,是否需要我派遣一些船隻,尾隨大軍行動。”

趙武回答:“你留在後方,從明天起,國君封於代地的小領主們會陸續抵達,你安排他們依次進入自己的封地,籌劃春耕。至於本地的領主軍隊,你把他交給齊策,齊策即將從河間動身,負責我的後勤保障。”

第二天,一艘海船送來了新近晉升的無數小領主,這些人按照晉國人那種特有的整齊,一隊隊走下了碼頭,因為時間緊迫,趙武沒有特地的另外組織儀式,就在碼頭區迎接了這些小領主。一位小領主捧著一個木製托盤,托盤上放著三塊土疙瘩,他們用恭敬的態度將托盤呈遞給趙武。除了盤中的三塊土疙瘩外,托盤上還放著一片竹簡,上面刻印著幾個字,記錄著此人的爵位以及封地所在。趙武望了望托盤,笑了一下,伸手招呼家臣,家臣們趕緊遞上一柄佩劍,趙武雙手託著佩劍,將佩劍輕輕的放在木托盤上,嘴裡唸叨著相應的封臣詞語。

木托盤上放著土疙瘩,這一習俗來源於晉文公,晉文公還沒有登位的時候,出逃在外,向路過的農人求乞,農人見到他衣衫華美,卻餓得兩眼發綠,便嘲笑的扔給晉文公幾塊土疙瘩,反問晉文公:“你肚子餓了,怎麼不吃土?”晉文公大怒,要殺冒犯自己的農人,追隨他出逃的狐偃以及趙衰勸解說:“這是吉兆,“封土封臣”農人用土塊扔給我們,寓意著公子終將得土。”很久很久以後,青年的公子重耳已經變成了老頭,但他也終於返回晉國,成了天下霸主。於是,得土就成了絕對的吉兆。

晉惠公時代,惠公被秦國人俘虜,在自己國君不在的情況下,晉國的正卿們為了團結國內的一切力量,應付齊國的侵略,開始將分封推行到大臣級別。當時的晉國執政首先想到了“封土”的儀式,於是,這一儀式成了晉國冊封領主的重要步驟,近而成為整個華夏冊封領主的必要步驟。

晉惠公之前,周王室的“封建”是奴隸制“封”,天下各地的封君只是奴隸主的管家而已,他們對土地只有管理權,而沒有所有權。名義上他們就是一群幫助周天王管理各地的奴隸監工而已。而晉惠公時代,晉國正卿推行分封到大臣級別的舉動,不僅將封建更推進一步,重要的是,這一舉動也標誌著私有制誕生,奴隸制的崩潰。從此之後,各國領袖都把自己國家看做自己理所當然的財產,並認為自己有權像周天王一樣,把土地分給下面的臣子進行看管與照料。

真實的歷史上,趙武的孫子趙鞅把分封制推行到武士階層,則是更進一步的私有化。從此,封君的臣子也可以將自己獲封的土地視為自己當然的財產,並分撥給“臣下臣”進行照料。由此,地球文明史上三級封建制,在趙鞅手上徹底完成了。當其時也,除了中國之外,其他的國家還處於城邦共和制,或者徹底的奴隸制。

現在的歷史上,趙武提前把這一步走完了:武士們也有權利獲得自己的封地,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