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來。
就在前線日軍被東北軍襲擾的無可奈何的時候,11月19日,大批“快刀”轟炸機突然摸到蘇克哈拉山火車站上空,將這座桑葉河前線日軍補給的樞鈕炸成了一片火海。暴跳如雷的西伯利亞駐屯軍將大批戰鬥機拉回東西伯利亞腹地,準備抵抗東北軍再次發動類似的遠距離遮斷行動。誰知鍾離衛再次變招,11月20日黎明,東北軍隱蔽在桑葉河西岸高地上的重炮群一鳴驚人,日軍防線上的各處防空指揮部和堅固支撐點都遭到了鋼鐵彈雨的洗禮,大部分下了地獄。“金絲燕”和“披毛犀”也乘著轟炸機颳起的暴風俯衝而下,對僥倖躲過火雨的倖存日軍逐個“點名”補槍,在準確的機槍火力以及炸彈火箭彈的攻擊下,日軍前線的防空火力陷入了萬籟俱寂之中。樹欲靜而風不止,倖存的日軍聽著外面的爆炸聲靜了下來,正要為再次保住性命彈冠相慶之時,中國飛機的機翼再次遮蔽了天空。在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轟鳴聲中,344架戰鬥機掩護著260架“快刀”轟炸機彷彿末日審判的死神鐮刀掃過整個日軍防線。
不少日軍官兵在被炸得支離破碎之前,都曾經憤怒的期盼過天空中日本戰鬥機的到來,“日本陸軍航空兵死哪去了?”以及日本飛行員們的女性親屬成了當天桑葉河“皇軍”官兵問候最多的問題。
日本陸軍航空兵的解釋是他們被西伯利亞駐屯軍調往內陸,鞭長莫及。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陸軍航空兵這時候已經被中國空軍打得聞風喪膽,所謂被調往內陸只不過是這群膽小鬼解釋從沒有一架日本戰機對龐大的東北軍機群發動反擊的理由而已。
不過日本陸軍航空兵心理也清楚,第一次可以說救援不及,第二次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結果幾個小時後中國空軍就給了日本陸軍航空兵證明自己勇氣的機會。狡猾的中國空軍這次排出了“誘敵”的陣勢,打頭的是52架“快刀”轟炸機,其護航的戰鬥機不足60架,而且是舊式的“雲雀”戰鬥機,100餘架最新式的“金絲燕”和“披毛犀”則埋伏在轟炸機群后方的高空,隨時準備包抄前來送死的日機。
(五百)血肉磨盤
事實證明,中國人的計策大獲成功。1;6;kbook 更新幾十架“零”式戰鬥機起飛截擊,三架“快刀”轟炸機被成功溜進戰場的日本戰鬥機擊傷,但是參戰日機卻差不多都變成了西伯利亞草原上的一堆堆殘骸。但“強大” 的日本宣傳機構卻再次“重創”了中國空軍,日方的報道稱33架中國戰鬥機和12架“快刀”轟炸機被擊落,卻隻字不提本方的慘重損失。看到日軍基本喪失了防空能力,其地面部隊計程車氣也低到極點,鍾離衛決定扣下對西伯利亞駐屯軍執行死刑的扳機。11月22日一早,大批東北軍戰機蜂擁而出,直奔早已經由偵察機踩好的點:因為後方補給線被炸得時斷時續,日軍不得不在前線建立若干臨時彈藥和油料補給點。這批後方日軍冒死送來的寶貴物資在這天早上全都淪為了西伯利亞草原上絢爛的“焰火”。
地面上的東北軍則以裝甲部隊作為矛頭,輕而易舉的擊穿了日軍的防線。滾滾向前的鋼鐵洪流勢不可擋,所到之處的一切日軍都化為了灰燼。日本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部隊這時候已經是非死即傷,孤零零的輕爆和幾架重爆在機場殘兵們的目送下踏上最後的決死航程,此情此景彷彿是數年後“神風”出擊的預演。而這批輕爆隊的下場也和“神風” 類似,絕大多數年輕的飛行員沒能衝過東北軍空地聯合支起的彈幕,極個別的戰機使用了和地上日軍相同的“肉彈”戰術——撞擊東北軍裝甲部隊,可惜只是螳臂當車,根本不能抵擋卷著日軍血肉前進的滾滾鐵流。
在11月22日徹底的“清掃”之後,接下來的幾天留給中國空軍飛行員們的絕大多數是一些偵查任務,偶爾出現的轟炸任務成了各部隊之間